】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業保險守護中國糧倉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09:16:25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於2月13日發布。面對食品消費不斷升級,糧食需求剛性增長,以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因素,《意見》對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全面部署,針對主糧、大豆和漁業等具體保險領域提出明確要求。而農業保險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化農業的基礎性保障工具,在全方位夯實糧食根基的大局中,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助力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隨著近年來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迅速鋪開,農業保險進入高保障階段。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

  雨水節氣過後,天氣漸暖,冬小麥陸續返青。此時依據苗情、墒情,及時灌溉、追肥、除草、滅蟲,是小麥能夠多成穗、成大穗的關鍵。為了保障今年“中原糧倉”的小麥順利生長,中華財險河南分公司對承保區域內的冬小麥連續開展多輪遙感監測,每輪遙感覆蓋面積超過700萬畝。對於監測出的長勢欠佳的地區,公司邀請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為灌溉、施肥等工作提供技術服務,一對一指導農戶採取有效的增產措施。

  近年來,為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滿足鄉村振興多層次的保險保障需求,河南省持續推進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縣域全覆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為1357.8億斤,新增49億斤,占全國增量的66.3%。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保險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金政表示:“通過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能夠平抑農戶收入波動,使其對未來現金流形成較為穩定的預期,有助於農戶的持續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農業保險讓投保農戶擺脫了“望天收”的擔憂與無力,即便遭逢“風不調雨不順”的年景,也能實現旱澇保收。中再產險總經理張仁江表示:“2022年,在新冠疫情、極端災害以及國際糧價劇烈波動等不利影響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逆勢豐收,這其中離不開農業保險提供的堅實保障。”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農業保險為1.67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46萬億元,承保主要農作物達21億畝,約占全國播種面積的84%,承保農作物品種超過210種,基本覆蓋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產品。去年全年實現農業保險保費規模1192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434.53億元,同比增長30.3%。農業保險支農、惠農、富農、強農作用進一步發揮。

  “保險覆蓋面上,當前保險行業已基本實現主糧險種在主產省份的全覆蓋,但由於各地財政狀況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同,覆蓋質量有所差異。在部分地區,完全成本保險等高保障產品的覆蓋面相對較低,物化成本等低保障產品仍居主流,大豆等油料作物高保障產品仍處在試點階段。”在張仁江看來,部分地區非主糧及其他農產品的保險保障存在缺口,擴大覆蓋面潛力巨大。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要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這意味著大豆產業的保障水平將大幅提升,每畝保險金額從200元提高到500元至600元。在大豆作物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價格波動等風險時,能切實平滑生產和經營的雙重風險,穩定農民收入,進而提高大豆產業的穩定。”中華保險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華保險去年在內蒙古和黑龍江試點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為2400餘戶豆農種植的58萬畝大豆,提供了超過3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障;全年累計為1000餘戶豆農支付保險賠款1624萬元。

  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為提高大豆自給率,保障我國大豆油料供給安全,去年以來,各項大豆種植鼓勵政策接連落地,多地掀起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熱潮。“玉米不減產,白撿一茬豆”,對於這種具有獨特生產優勢的復合種植模式,各地也同步創新開展了配套的復合種植保險試點,目前尚處於摸索狀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