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豐泉農業發展公司的智能溫室大棚裡,一盆盆紅掌鮮艶欲滴。“過去,我們培育的紅掌品種太傳統,缺乏市場競爭力。”公司總經理陳一龍回憶,從2012年起,來自泉州市農科所的科技特派員湯紅玲入駐公司,帶領企業開展紅掌良種引進、組培及繁育的研究,如今公司盆栽紅掌成品花銷量約占全省的1/8。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張文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配合中央組織部,通過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加大政策扶持,組織選派科技特派團,大批農業科技人員以“一縣一團”模式精準開展科技服務和人才培養傳幫帶,有力帶動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優化人才結構,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
山東省齊河縣焦廟鎮季寨村,小麥已經返青。“多虧了王老師支招,瞧這百畝麥田,又發新綠了,看著就高興。”村民楊同舉難掩喜悅。
楊同舉口中的王老師,是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王義。前段時間,受寒潮影響,村裡部分麥苗眼瞅著有些發枯,楊同舉第一時間連線縣裡的農技人員。王義來到地裡仔細查看了幼苗,叮囑村民們,要在土壤化凍後及時趁晴鎮壓,抓緊保墒提地溫;小麥返青後,每畝再追施10公斤至15公斤尿素,對墒情不佳的地塊澆水補墒。在他的指導下,鄉親們有效應對了凍害。
王義是當地農民眼中的“好老師”“好朋友”。他先後在縣裡引進示範推廣了濟麥22、良星99等一批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和鄭單958、浚單20等一批高產優質玉米;推動冬小麥寬幅精播、氮肥後移、夏玉米種肥同播適期晚收等一項項實用技術落地生根,為農民帶來穩穩的好收成。
“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幹、村有技術標兵”,這些年,齊河縣不斷健全三級科技服務體系,主推技術到位率95%以上,良種良法普及率均達100%,糧食生產實現質效雙優。
齊河縣是個縮影。廣袤鄉村,全國五級農技推廣機構近50萬名農技人員,躬耕田野,推廣農業技術,提供農技服務,把腳印留在田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