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網評:取消中考體育測試不是取消學生體育鍛煉
來源:光明網 作者:熊丙奇
在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的首個新學期,多地發布了今年的中考體育方案,對游泳、長跑等對心肺功能有一定要求的耐力項目作出調整,有的取消統一測試,如取消1000米、800米等測試項目,有的擴大學生的選考項目、降低測試標準,是為了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這得到家長的普遍支持。
取消中考體育測試或部分項目,不是取消學生平時的鍛煉,因此,要避免取消測試後學校也取消體育課、體育鍛煉的現象。
“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這是我國基礎教育存在多年的應試教育傾向。我國把體育納入中考,並逐漸提高體育中考的分值,是想通過考體育,引導學校、學生和學生家長重視體育鍛煉。但是從現實看,體育納入中考後,出現了應試體育的問題,即學校圍繞中考體育測試項目組織教學,學生則圍繞中考體育測試項目進行鍛煉,或者選擇校外體育培訓。這並不利於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與技能,反而增加學生的考試壓力與家長的焦慮與培訓負擔。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扭轉“考什麼學什麼”的應試思維,而要形成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育人思維。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明確,中考體育考不考,和學校上不上體育課是沒有關係的。不管考不考,學校都必須按規定開齊開足體育課,確保學生每天必須鍛煉一小時。要發揮教育督導的作用,督查每所初中學校面向初三學生開設體育課情況,糾正學校不開設體育課、組織體育鍛煉的問題。
另外,取消或調整中考體育統一測試項目,並沒有取消中考體育的平時成績要求。各地的中考體育成績,均由平時成績與統一測試成績組成,取消或調整統一測試項目是對統一測試賦滿分,加上平時成績,成為中考體育總分。因此,包括初三最後一個學期的體育平時成績,對學生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要讓學生真正重視體育,就必須重視過程性評價,關注每個學生上體育課、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與運動表現。如果能建立起客觀、具有公信力的過程評價體系,就可以促進學校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因為把體育納入中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考學生”,強調體育的選拔功能,而主要是為了促進重視平時的體育課與體育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