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華社:起底美國反亞裔種族主義原罪
http://www.CRNTT.com   2023-02-26 16:25:00


 

  “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

  今年年初,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制定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要求從中國出發飛往美國的旅客提供出發前兩天內進行的新冠病毒陰性檢測證明或者90天內新冠康復證明。對此,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喬納森·萊納諷刺說,美國“現在唯一的防疫努力是檢測中國旅客”,“大家都醒醒吧,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美國“亞裔美國人公平推進組織”主席兼執行主管約翰·楊表示,在美國國內反華的大環境下,美國政府推出針對中國的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已超出合理應對疫情的範疇,可能助長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暗流。

  就在上述入境限制措施生效後大約一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一名18歲亞裔女生在公交車上被一名56歲的白人女子用刀襲擊,頭部被刺數次。凶手對警方說,她的目標就是“中國人”,她這麼做“會少一個人來毀掉我們的國家”。

  美國移民問題專家令狐萍在《亞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百科》一書中指出,仇亞暴力在美國有深遠的歷史根源。在種族偏見和歧視性法律及政策的驅使下,仇亞暴力從美國的第一批華人移民潮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並在此後反復發生。在紐約昆斯區長大的亞裔美國作家李敏金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不論亞裔美國人的學歷有多高、其所在社區有多安全,他們都有可能遭遇針對亞裔的侮辱、攻擊,甚至可能被殺害。這是亞裔群體長期遭受迫害的歷史結果。

  一些學者認為,與對非洲裔的歧視不同,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歧視歷來帶有排外色彩。從心理根源上看,其核心是把亞裔視為“永遠的異類”。美國歷史學者李漪蓮在《亞裔美國的創生:一部歷史》一書中寫道,儘管昔日的歧視性法律已被廢除,亞裔美國人在美國社會中仍然沒有獲得完全平等的地位。很多亞裔在幾代人之前就已定居美國,但仍被視為外來者。“這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被歧視、並成為暴力、謀殺、仇恨犯罪的目標”。

  華裔美國作家兼記者凱瑟琳·陳在評論文章中坦承,多年來,她在美國一直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除了疏遠自己族裔的傳統和文化之外別無選擇。亞裔群體被毆打、刺傷或推到地鐵軌道上,但“我們的遭遇既沒有在同齡人中引起注意,也沒有在歷史課本和民權演講中得到重視”。

  從更大範圍來看,反亞裔種族主義是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的表現之一。亞裔與非洲裔、拉美裔、原住民等少數族裔一樣,都是美國長期以來或明或暗的“白人至上主義”所歧視、壓迫的對象,也是美國政客為了自身利益所煽動的種族仇恨與對立的犧牲品。

  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總裁黃征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有歧視和剝削少數族裔群體的歷史。“我們每天都在與一些政客和領導人針對亞裔美國人群體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以及長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作鬥爭。”

  曾遭受仇亞襲擊的華裔美國人張韵晗認為,種族主義問題始終困擾著美國,數百年來不斷積累,新冠疫情下的仇亞犯罪激增是這個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它不會輕易消失,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