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準確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義
http://www.CRNTT.com   2023-02-28 06:46:58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網評:準確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義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郭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從全局高度準確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義,對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從供需維度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既重視供給側,又重視需求側,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國民經濟循環就是各類生產要素或商品以供需關係為導向進行市場化配置的一個周而復始、連續不斷的運動過程。從供給側來看,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使得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難以為繼,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味著我們持續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從需求側來看,我們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從時間維度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既不是短期之策,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調整。我國已十餘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第一大國。數據顯示,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同時,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和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27萬美元,是全球最大規模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我國擁有1.69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具有堅實而強大的供給基礎。如此一個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和潛力的市場決定了我們始終具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優勢條件和內在能力。因此,根據我國自身發展需要進而適時調整國內經濟循環同國際經濟循環的關係,是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首要考慮。構建新發展格局順應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從空間維度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並非故步自封,也非各自為政,而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首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國內單循環。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徵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之所以明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其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針對全國而言的,是建立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各地區要找准自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這就要求進一步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壁壘,共同構建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在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彰顯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的競爭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