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比較優勢。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承載更多產業和人口,發揮價值創造作用;生態功能強的地區要得到有效保護,創造更多生態產品;增強邊疆地區發展能力,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經濟支撐,以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完善空間治理。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準施策。
“仔細觀察習近平總書記赴各地考察調研的行程,可以看出他既在牽掛整個中國怎麼走,更在把脈、指引每個地方、每個區域在新形勢下的方位和著力點,如何在一盤棋的格局下取舍、優化。這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指引。”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表示,“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不是彼此孤立的。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
“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示範區”“建設國家未來產業孵化試驗區”“打造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未來產業成為今年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黨的二十大要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如何把握新機遇,競逐新賽道,各地已經提出瞭解題思路。例如,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產業集群;貴州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加快壯大數字產品製造業,培育區塊鏈、北斗應用、人工智能、信創、數據清洗加工等新興數字產業;甘肅提出,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吉林提出,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國家雙鏈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未來產業孵化試驗區……各地的積極布局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發展方向相呼應,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