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主創新“定制”骨骼助患者挺直脊梁
http://www.CRNTT.com   2023-03-02 14:31:45


 
  3D打印與骨科應用“一拍即合”

  3D打印又稱增材製造技術,是製造技術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近年來,這個來自工業領域的技術在醫療領域也作出了不小貢獻——製作醫學模型、輔具、假肢、手術導引裝置等。當然,還有3D打印骨骼。

  劉忠軍告訴記者,3D打印技術在骨科領域有獨特的應用優勢。“一方面,骨組織CT掃描圖像可便捷地轉化為3D打印的數字文件;另一方面,骨骼解剖結構複雜且為硬組織,形態相對恒定,這恰恰也是3D打印技術產品的特徵。”

  早期,3D打印技術在骨科領域多應用於製作骨骼模型,為醫學教育、臨床診治和醫患溝通提供便利。2010年前後,隨著金屬3D打印機面世,3D打印技術製作金屬材料人體內植物成為可能。以脊柱外科為例,3D打印技術不僅可以製造手術操作導板,提高術中穿刺或螺釘擰入的精準度,還能製作出有利於修復、重建骨結構及功能的鈦合金內植物。

  “目前3D打印骨科內固定物多採用鈦合金。鈦合金也是3D打印最常用的金屬材料之一。鈦合金和人體組織的相容性很好,不會出現過敏等免疫排斥現象。近年來,鈦合金在骨科領域的應用已非常成熟。”劉忠軍介紹。同時,他表示,鈦合金椎體還可以設計成像海綿一樣的微孔結構,這樣,人體相鄰正常椎體的骨細胞就可以長入其中,最終實現融合,大大增強了牢固性。“這在醫學領域屬於非常重要的性能。”他表示。

  在3D打印技術應用於骨科前,科技工作者也進行了個性化骨關節假體的設計、應用與轉化研究。然而,傳統的標準化假體無法重建或效果不佳,設計難度和較長的製造時間嚴重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但3D打印能夠定制患者需要的複雜人體骨骼,為骨科手術從‘削足適履’到‘量體裁衣’的治療模式轉變提供了契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與‘精準化’治療。”劉忠軍說。

  目前,3D打印定制化假體在骨科臨床上已有廣泛應用,如3D打印人工髖臼假體、肩胛骨假體、骨盆假體、胸腰椎人工椎體及個性化假肢等。3D打印的各種不同形狀的內植物,也幫助醫生解決了脊柱腫瘤、嚴重創傷等疑難重症的治療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