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產業轉移與產業振興同頻共振
http://www.CRNTT.com   2023-03-07 08:52:57


 
  傳統的產業轉移包括產業整體式轉移、產業鏈條中低環節式轉移以及產業擴大產能式轉移等類型。從全省分行業細分轉移策略,總體上要有序引導傳統產業集群生產環節就近轉移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形成基於1-3小時生產配套圈的發展模式。在新興產業培育上,珠三角地區需要聚合全國及全球創新要素,謀劃包括5G、人工智能、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新材料等在內的新興產業布局與發展,增強現有優勢產業的強大帶動力,也聯合港澳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從創新鏈、價值鏈、供應鏈、人才鏈等融合角度推動產業技術升級,並賦能傳統產業,為優勢產業鏈式拓展注入更強內生動力。

  都市圈在新一輪產業轉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產業轉移的市場承載也是為產業轉移提供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等在內的支持,可形成持續發展的聯帶動力。廣東高水平謀劃產業轉移可以探索包括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等在內的都市圈建設,拓展其產業空間載體帶動都市圈功能提升,為傳統產業向都市圈外圍及周邊地區轉移提供支撐。如在廣州都市圈強化東部樞紐規模化建設服務現代產業體系如智能產業集群,增強新產業的帶動力,形成新產業動能,帶動包括河源、清遠等地產業發展,而白雲—花都片區可依托空鐵聯送優勢,謀劃培育與發展包括工業物聯網、跨境電商、人工智能等重點新興產業體系,完成對傳統產業轉移後的空間填補,增強門戶城市吸聚全球創新資源的能力。

  推動產業有序轉移需要與廣東縣域樞紐經濟體系相結合,突出建設縣域樞紐,完善產業的鄰近服務與配套設施。廣東欠發達地區要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契機,突出重點建設縣域主城區及其郊區、重點產業園區、產業轉移園區,強化產業發展的環境與載體建設,按產城園人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原則,實現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發展。探索進一步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優化產業轉入地的國土空間發展格局。特別是針對欠發達地區的重點產業地區加大包括土地、人力、財稅等資源配置傾斜,建設主導產業跨鏈條建設,形成若干重大的發展產業區塊,集聚發展符合產業門類的產業群,並依托這些產業區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業。

  飛地合作是產業有序轉移的重要載體,也是體現區域協同多贏發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必須長期堅持。當前廣東以深汕特別合作區、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等園區發展模式為重點,持續完善共建共享、成本責任分擔的飛地合作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持,不斷形成廣東特色的產業轉移飛地體系,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林先揚(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