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據新京報報道,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根據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國家數據局的推出,引發了各界關注和多方熱議。這個新機構的組建意味著什麼?將帶來哪些影響?
破解“九龍治水” 強化統籌發力
從2月底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到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均可以看到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數字中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部署。
其中,《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是我國首次提出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按照“2522”的原則進行布局,旨在夯實數字基礎、賦能經濟社會、強化關鍵能力、優化發展環境,推動數字技術與各領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務之一,涉及新型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產業創新等多個方面,有利於增強我國在全球數字競爭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而組建國家數據局,則是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涉及數據治理和開放共享的重要舉措,有助於統籌協調全國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工作,推進數據安全保障和合理流通利用。
這些政策的出台,無不是為了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和挑戰,構建更加完善的數字治理體系和生態環境。<nextpage>
在此之前,數字化發展相關職能分散在不同部門,缺乏有效統籌。其中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是歸國家發改委,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研究是中央網信辦,地方數字政府工作則由各地政府辦公廳和政務服務局管理,各行各業數據歸口於不同管理部門。
近幾年,各地也逐步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紛紛成立地方上的大數據管理局,以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組建國家數據局,可以說是破解“九龍治水”、強化統籌發力的標志性事件。
國家數據局的組建,其標志性意義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彰顯我國對數據治理和利用的重視,為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有利於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規劃和建設的統籌協調,避免“九龍治水”。
其次,體現我國對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決心,為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促進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提高數據資源價值創造能力提供了政策引導。
最後,為協調推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信息化、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以及保障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提供了機構支撑,更好地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發揮數據要素的作用,同時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發展數字經濟迎來新契機
接下來,包括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都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契機。<nextpage>
一是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契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數字技術不斷創新突破,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撑和動力。
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提升數字政府的服務能力和效率,推動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包容共享。
二是市場需求拉動的發展契機。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強,對公共服務、消費升級、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需求導向。
比如,通過打造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交通等項目,將滿足人民群衆對便捷高效、安全舒適、綠色低碳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制度保障促進的發展契機。國家在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安全保護、數據開放利用等方面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規範,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指導。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要法律陸續出台實施,將有效保護數據權益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數據安全利益。
當然,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方面的協調和配合。具體到工作執行中,政府、企業等主體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數據資源管理和開放共享水平亟待提高、數字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數字化轉型推進有待加快,等等。<nextpage>
針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政府、企業等主體不妨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網絡質量和速度,擴大網絡覆蓋範圍,促進城鄉區域均衡發展;建立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和標准規範,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監管,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和流通利用;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引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