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沱江之畔,天冬之鄉的鄉村振興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3-03-10 14:05:19


 
  這個判斷,來自三個邏輯:一是政策利好。國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提升中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四川省提出中醫藥強省戰略,《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明確內江地區是中國天冬道地產區,東興區是最適宜產區。二是經濟效益好。經測算,每畝效益能夠達到五六萬元,“內江天冬”在中藥材市場上有價無貨。三是消費升級的需要。如今人們越加重視生活健康,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內江天冬”功效獨特,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聯農帶農,把“優勢”做實做優

  2020年3月8日,東興區召開“中醫藥產業大會”,提出發展天冬產業。東興區成立了發展中醫藥產業工作領導小組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推進中心,規劃了育苗、種植、加工、交易、產品研發、品牌營銷、康養旅遊“七位一體”全產業鏈發展藍圖。

  “內江天冬”是草本藥材,從種下幼苗到成熟采挖,至少需要3年時間。一些農村幹部群眾認為種植天冬短期見不到效益,積極性不高。

  於是,沱江兩岸的山村,辦起了一個個“培訓班”,不僅對農村幹部群眾進行天冬種植培訓,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認識到發展“天冬產業”的希望。

  “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傳統農耕經濟的寫照。現代化的規模種植,需要把分散的土地整合成片,東興區也遇到了阻力。

  東興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推進中心負責人吳大有介紹,依靠“聯農帶農機制+政府保姆式服務”,這個問題得到瞭解決。

  在村級層面,根據本村實際情況探索創建適合本村的聯農帶農機制,有效串聯專合社、村集體經濟、農戶,調動村民積極性,帶動村民增收。

  比如青台村的“4222”利益分成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占兩成收益,勞動力入股占兩成,入股村民可以參加務工獲得勞動報酬;土地效益產生後,總利潤的四成用於產業升級,壯大合作社集體經濟。另兩成作為調劑資金,用於平衡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