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在推進抱團養老中增進百姓民生福祉
http://www.CRNTT.com   2023-03-10 17:34:38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網評:在推進抱團養老中增進百姓民生福祉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純銀 

  老年人的需求,就是政策發力的方向,不僅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也一直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之一。今年也不例外,統計顯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8次提到養老。高頻關鍵詞背後,既是我國站在新起點、新征程上,持續紓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也是不斷增進廣大老百姓民生福祉有力舉措。

  民生無小事。近些年來,我國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加民生投入,著力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擴面,到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連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等養老保障的強化,再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的多項舉措,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指出的,過去五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1.4億、覆蓋10.5億人,展現了我國在養老保障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

  家和萬事興,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不可輕慢。當前,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截至2022年底,我國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8億,占全國人口19.8%,預計到2035年將增至4.2億,占比將超過30%。同時,今年全國兩會前夕,有媒體對2000多名受訪者進行了養老相關話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5%的受訪者期待日間照料、休閑活動、老年人食堂等進社區,55.2%的受訪者期待將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48.8%的受訪者期待加快基礎設施、互聯網應用等適老化改造,42.8%的受訪者期待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42.1%的受訪者期待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可見廣大百姓對養老問題很關注,也很期待。

  那如何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老年宜居環境,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筆者認為,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打通專業養老機構向社區居家養老延伸服務的通道,努力在抱團養老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因為抱團養老,不僅可以讓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通過互相幫助,抱團取暖,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而且還能起到彌補護理服務行業與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之間產生的巨大缺口,緩解當前老年人住養老院難的剛需問題。

  為確保抱團養老有序運營,這就需要政府與社會給予多方支持。首先要加強宣傳,重塑養老文化,更新養老觀念。尤其不應將抱團養老行為與子女孝順情況直接關聯,子女在積極履行應盡責任與義務的前提下,應尊重並支持老年人自主選擇適宜的養老方式。當前,還需要學界和法律界提出具有指引意義的行動指南,以規避抱團養老過程中的風險。

  其次,加強頂層設計,從政策和規章制度等方面推進資助專業組織為各類抱團養老自組織發起人或管理者提供“實戰性”咨詢與指導,充分發揮專業社工在資源鏈接與社會資本重建方面的優勢。鼓勵並支持各地老年人基於實際需要與資源禀賦差異開展的多元化抱團養老實踐探索。

  另外,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監管和服務,尤其應引導抱團成員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在相處過程中多相互理解、彼此包容,而非斤斤計較。同時,推進多種形式的抱團養老,如志趣相投的親戚朋友抱團養老;結伴侯鳥式的抱團養老;還有志同道合的老年人組成新家庭抱團養老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在多元的養老模式下,養老將不再是難事。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願景不僅能夠實現,而且只會越來越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