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印尼欲建“鎳礦歐佩克”,前景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17:46:00


 
  資源主權越來越受到重視

  無論是否成立“鎳礦歐佩克”,印尼這一舉動都體現出當下國際政治經濟關係的一個重要趨勢,那就是對於資源主權的控制。主張資源主權,特別是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供應鏈、價值鏈分配體系,避免落入出口原料、進口制成品的剪刀差不利循環,公允地說具有一定的正當性,但是,假如資源國以出口限制、貿易保護為主要手段,甚至將此政治化、民粹化,則可能導致關鍵資源“斷供”,造成供應鏈斷裂或被迫調整,無疑會影響經濟全球化這個“蛋糕”整體做大。

  一方面,不僅僅是鎳礦,其他稀缺資源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在智利和秘魯,兩國銅礦占全球份額近40%,目前政府正在推進資源國有化,增加相關稅收和礦區開採費用;在剛果(金),鈷礦份額超過全球2/3,政府正在謀求重新與國際市場談判價格;在蒙古國,政府與大型跨國礦產企業力拓集團在重新談判銅礦山的開採利益分配……

  另一方面,對於很多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的局限,開採條件往往非常惡劣,不具備資源深加工和精加工的能力,出口粗礦石的性價比很低。

  為改變此類狀況,印尼在提出成立“鎳礦歐佩克”之前,就已經採取措施。2020年,印尼要求出口商在印尼國內建設加工廠,提高附加值後再出口。只是,由於缺乏產業基礎、影響環境和投資問題,這一政策並未取得明顯效果。

  經濟學上長期存在“資源詛咒”的說法。它指的是擁有大量不可再生天然資源的國家,卻反而形成工業化水平低、產業轉型滯後、過度依賴單一經濟結構的不利局面。在資源國有化或擁有資源定價權之後,這種“詛咒”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而發展經濟學對解決這種困境早有共識,即跳出資源價格周期,利用資源產業的儲蓄積累,逐步將國民經濟向非資源產業轉移,同時避免上馬“一步到位”趕超發達國家的產業,而是尋找與經濟禀賦相契合的產業,利用比較優勢,謀求競爭優勢。

  但並沒有多少國家能夠理性貫徹這些解決方案,特別是無法執行長期穩定的產業政策。一些國家的部分政客為了獲取短期政治利益,不惜利用資源問題造勢。在本國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打出資源國有、抨擊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的掠奪等口號和主張,更容易獲得底層民眾支持,是在短期內有效獲取政治資源屢試不爽的辦法。在選舉年或執政黨面臨政治危機時,這種情況就會越發明顯。

  應當指出的是,不僅欠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出現了這種趨勢。例如,加拿大政府近幾年就出台過政策,根據政治需要而不是市場原則決定國內資源開採權。

  究其根源,此種趨勢出現的原因不外乎公平定價機制的缺失、國際政治叢林法則的回潮以及對今後產業競爭的恐慌等。從短期看,這種趨勢仍將延續,並將給全球化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來源:《環球》雜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