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網評:把握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守正與創新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慧
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標誌著我國數字社會治理創新駛入快車道,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數字技術正全面融入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公共服務和社會運行方式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正確處理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守正”與“創新”,是新時代社會治理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使命。
辯證認識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守正”與“創新”關係。首先,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守正”與“創新”內核是耦合統一的。“守正”與“創新”服務於相同的社會治理目標,都是為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其次,數字社會治理“創新”,需要打破原有治理模式中低效、機械式的治理手段,積累數字信息硬件和軟件基礎,提升智慧、高效、精細、專業化的社會治理能力。最後,數字社會治理“創新”離不開對“守正”的包容性發展。“創新”變革是建立在對“守正”的包容性發展基礎上的變革。需要關注數字社會治理應用的空白領域,防止“木桶原理”的短板障礙。維護數字技術應用弱勢群體的社會環境,實現新舊秩序的有效銜接。
持續堅守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守正”要素。對“守正”要素的堅守是對社會治理良性因素的繼承,是實現數字社會治理變革的基石。在服務人群方面,要維護數字技術應用弱勢群體的社會氛圍,彰顯人文溫度,通過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技術幫扶和原有治理方式的保存,拓展服務模式和場景,消弭數字鴻溝。在治理方式方面,避免“一刀切”式的數字社會治理方式推廣,提高社會治理新舊方式的共存性,維護社會治理對象的適應能力,鞏固“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變革原則。在治理決策方面,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統籌決策的主導和糾偏作用,避免以“數”代“人”,將社會治理政策機械化而使數字治理失靈。在治理目標方面,要促進人和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提高數字變革對制定社會治理政策、提供社會服務的工具性作用,將社會政策和社會服務供給作為治理效果。在治理倫理方面,要維護個人數據的隱私性,依法依規采集、分析和應用數據,保障人民群眾在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安全感。
積極發揮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中的“創新”效能。一方面,數字社會治理變革,應是原有治理效能的“迭代創新”。要通過數字化技術平台的搭建,拓寬數字社會治理領域,建立更加便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數字社會治理變革,不單是數字技術帶來的治理效率提升,也是完成傳統治理“不可能”的“創造性發展”。發揮數字社會變革中的“數據”資產價值,通過大數據預警研判,建立防範化解社會重大風險的數據關口和公共安全體系。借助數據跨網融合力量,加強應急反應集成程度,借助數字反應速度提升重大災害應急處置力度,建立現代化的應急指揮與處置體系。加大數字技術對公共資源的輔助力度,通過人工智能、遠程操控等數字化技術,統籌城鄉治理水平,賦能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