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科創培育需要適度超前
http://www.CRNTT.com   2023-03-22 08:14:49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在上海布局“3+6”新型產業體系、搶占新賽道和未來產業的這輪競賽中,徐匯的人工智能產業特色成為上海中心城區極具代表性的一張科創名片。過去一年,徐匯重點數字企業創造了超百億元的總稅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預計超過18%,上海全市的目標更是在“十四五”時期末將該比重提升至15%。經濟日報發表李景文章表示,顯而易見,對徐匯來講,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已不再是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性探索,而是真正帶來發展效益、驅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文章認為,科創產業的培育、成熟、壯大並非易事,需要適度超前的產業謀劃和敢為人先的前瞻眼光,徐匯的發展路徑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首先,起步早是搶占先發優勢的關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徐匯就吹響了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的建設號角。在那個科技創新遠不如現在吃香的年代,徐匯卻把高新技術變成自己的標簽,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興辦微電子、光纖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漕河涇承載起國家的科創使命,並成為上海工業發展的前沿陣地。
  
  其次,龍頭強是做強徐匯科創產業鏈的顯著特徵。從騰訊華東總部到遊戲巨頭米哈游,從“國內人工智能第一股”商湯科技到“國產大數據基礎軟件第一股”星環科技,僅僅一個漕河涇開發區就承載培育了眾多科創頭部企業。龍頭企業往往能夠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成為產業上中下游的核心凝聚力,推動產業建圈強鏈、引優育強,帶動區域形成“雨林式”的創新環境。
  
  再次,生態全是促使產業升級蝶變的必要基礎。徐匯之所以成為上海市第一個將元宇宙寫進其政府工作報告的城區,很大原因在於提前布局了齊全的六大核心技術產業生態,因而能在第一時間跟上趨勢,競逐前沿賽道。
  
  文章指出,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日益交融的當下,想要下好科創產業這步“先手棋”,勢必需要一些預判、前瞻和突破,勢必要在謀劃產業布局時有所取舍,敢於培育一些尚未成熟但有潛力帶來產業變革的關鍵技術。同時,要把眼光始終聚焦在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的技術領域,高起點加以謀劃,高水平提供服務,才有機會搶占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