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鄉村產業要遵循市場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23-03-24 08:53:44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談到這個話題,習近平總書記提起看過的一個關於“培養一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後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一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蘑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必須的,但是推進思路和推動方式要符合市場機制和產業規律。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由農戶、農民合作社和企業等經營主體自主選擇,尤其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拍腦袋下指標、定任務。在農業強國建設中,應準確理解鄉村產業振興的內涵,推動不同鄉村立足不同優勢資源、形成不同產業特色,實現市場有需求、農戶有收益。
  
  近幾年,有的地方動輒提出連片打造數萬畝乃至數十萬畝特色種養基地。這麼大的面積,如果種糧那當然不愁賣,但特色種養則不盡然。試想同一農產品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和地區集中上市如果滯銷怎麼辦?特別是林果業或養殖業一般生產周期長、沉沒成本高,一旦碰壁,調頭很難,代價也很大。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有的林地多、有的耕地多,有的多灌溉、有的多雨養。要立足縣域資源禀賦,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地理位置、生態環境、交通設施、產業基礎、勞動力資源、市場渠道等,都是要考慮的。
  
  這啟示我們,要處理好規模化和多樣化的關係。現代鄉村產業要有一定的規模作支撐,同時產業體系又是多元化的,單一產品的規模並非越大越好。發展“一縣一業”,關鍵是如何選擇產業,怎樣確定規模。“一縣一業”不能是面子工程,更不是一錘子買賣,必須遵循比較優勢原則和產業布局規律。一個縣域是不是就靠一業來發展,並不一定。靠幾業,靠什麼業,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去定。同理,發展“一村一品”也不能片面化理解。有的村莊規模小,幾個村莊共同發展一個拳頭產品,才能引來訂單;有的村莊體量大,村內已有產業分化,可能就不只一個產品。這些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也有一些地方培育富民鄉村產業時,跟風隨大流,盲目“高大上”,導致產業“水土不服”。如今,各類農業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示範園區已有很多,如果盲目上馬而不能有效協調,就會產生資源爭奪問題。各類園區的作用是帶動農業發展,所以,要防止產生虹吸效應,不能阻礙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同時,園區也不是“盆景”,而是示範性的,最終要把探索的成果向周邊推廣。不能一提建設農業強國,就一股腦去投重金搞“高大上”“高精尖”的東西,盲目上馬不切實際的大園區、大工程、大項目。
  
  一定要看到,政府是要幫助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建設農業強國,必須樹立市場導向,提高農業競爭力。各地在制定產業規劃時,要多聽聽農民的意見。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在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最有發言權。只要經營主體符合法律法規,政府不宜指定種養的具體品種和業態。同時,農業也是保飯碗、保生計的基礎產業。即使在發達國家,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也離不開補貼。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提供良好有效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至少有兩方面:一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以補貼手段,支持農民種糧務農,這是基於糧食乃至農業的部分公共品屬性。二是發揮研判監測預警作用,順應價格信號和借力保險手段,這主要是針對鄉村特色產業而言的。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