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化轉型賦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4-03 08:41:08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按照“企業出一點、平台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思路,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發揮地方政府專項資金作用,鼓勵平台減免轉型共性需求支出,鼓勵金融機構研製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專項產品服務,設立專項貸款,拓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轉型融資渠道,減少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壓力。

  完善配套服務。要構建完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持續提升政策咨詢、技術指導、人才培訓等服務水平,提升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關鍵基礎能力。

  三: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

  文章提出,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提出“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的要求。

  中小企業主動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充分利用工業大數據,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內部管理、生產工藝水平,優化產業鏈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鼓勵大企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發揮產業鏈供應鏈的龍頭引領作用。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關鍵環節主導企業和產業創新綜合體的引領作用,依托工業互聯網平台,加快打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上成員在信息、技術、管理、知識等方面互聯互通,實現在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倉儲運輸、電商銷售等環節的業務協同。

  以工業大腦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目前,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成為中小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充分釋放價值的新引擎和加速器。加快“工業大腦”布局,為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匯聚共享數據、共性技術、共用資源和公共政策服務,實現生產資源的有效鏈接、彈性供給和高效分配,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四:構建全鏈條、多層次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

  文章強調,人才是數字經濟的第一資源和核心驅動力,數字化人才缺乏是制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應從供需兩端出發,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的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

  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各地應基於產業需求,對數字化技能人才、運營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等分類培養,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鏈服務產業鏈,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精準對接。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加大內部數字化人才培養力度。從實際業務需求出發,搭建適應企業發展策略的數字化人才發展體系,暢通企業內部的數字化人才發展和補給通道,提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和能力。

  全鏈條、多途徑加大數字化人才供應力度。各地方政府應持續加大數字技術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引導高校加強對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推動校企產學研合作,激發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咨詢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在數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全面促進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的形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