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拓渠道,讓更多地方特色食品“出圈”
http://www.CRNTT.com   2023-04-04 15:38:22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據四川新聞網報導,近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明顯改善,一二三產融合水平持續優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百億龍頭、千億集群、萬億產業”的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人員流動,不少地方特色食品在國內甚至海外聲名鵲起,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地方特色食品雖然“天生麗質”,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潛力有待挖掘。作為國家部委出台的首個聚焦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專項文件,《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了發展任務,將為地方因地制宜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指引。必須推進文化賦能,強化品牌培育,打造多元消費場景,進一步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火爆出圈,讓這個大有可為的領域,更好地實現大有作為。

  推進文化賦能,講好文化故事。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往往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一定程度上詮釋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蘊含著一整套與食材遴選、配料加工、菜肴烹制和美食消費相關的知識和實踐,是人際交往、禮儀節慶等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著中國人尊崇自然、順應時節、食治養生等思想觀念和健康理念。不論是以“一碗粉贏天下”的廣西柳州地標性食品螺螄粉,還是將小吃做成富民特色大產業的福建三明沙縣小吃;抑或是近日在社交媒體火爆出圈的山東淄博“小餅烤爐加蘸料”燒烤……各地以“文化賦能”地方特色食品,更好地提升了地方特色食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品牌培育,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推動傳統歷史文化、節慶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必將在提升地方特色食品附加值和企業軟實力的同時,促進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傳承與發展。

  加強品牌培育,擴大消費群體。我國多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決定了我國各地資源禀賦各異,地方特色食品種類豐富。這些冠以“小”的地方特色食品,往往蘊藏著撬動一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潛能”,托舉著推進鄉村振興的“大夢想”。不可否認,當前不少地方特色食品依靠在某一特定區域內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群體,但在全國範圍知名度並不高。加強品牌文化培育和宣傳推廣,講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國味道”,必將有效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近日貴州省召開的特色食品產業發展峰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貴州省將持續打造“貴州特色食品”“貴州刺梨”等公共品牌,推動特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到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中國世界美食之都城市論壇,超過20個城市的代表就城市品牌塑造等問題展開討論……一些省份先行先試,從強化品牌培育入手,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邁向新業態。期待各地各部門以及廣大相關企業,充分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及時根據自身特點找准適合自己的特色食品品牌培育路徑,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由區域走向全國。

  打造多元場景,激發消費活力。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市場潛力大、韌性強、後勁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消費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今年以來,以潮流夜市、後備箱集市、社區民生夜市、音樂角市集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場景加速湧現,它們“小而美”又不失“煙火氣”,激發了人們的消費熱情,為促進地方特色食品消費打好了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