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廖書蘭:書聲蘭語 馬英九祭祖與青年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3-04-06 17:09:21


馬英九攜三位姐姐和一位妹妹回到老家湖南湘潭祭祖。(資料相)
1999年3月馬英九訪港,此時他擔任台北市長。(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作家廖書蘭6日在文匯;水發表文章“書聲蘭語 馬英九祭祖與青年交流”以為文章內容。

  馬英九與大部分居住在台灣的外省人第二代的人生軌跡是相似的。父母都是在顛沛流離、烽煙四起的年代,幾經輾轉到了台灣。因為多年離散,我們的父母特別想念著大陸的老家,這一點我們從小就明白。憶起逢年過節,父母多會做一桌他們的家鄉菜,慰藉思鄉情懷。

  “食衣住行”在日常生活中很是重要,而“食”是生命的原動力,每一種動物在出世那一刻起,就張大嘴巴嗷嗷待哺,“食”也最能增進人的感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台灣進口大量的美國華盛頓蘋果。當咬一口清甜多汁的華盛頓蘋果時,老師常說,大陸青島的蘋果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當然青島蘋果有多好吃,我們不得而知,但種下了一個年少心願,就是有一天要嘗嘗天下第一的青島蘋果。從那時起,我們對遙遠的大陸總有嚮往。

  馬英九在香港出生,2歲到台灣,今年73歲第一次返鄉祭祖,他說,平時在家都與4個姐妹講湖南家鄉話;而我們又何嘗不是,聽聞,餘光中夫婦在家是以四川話交談,因為他們在四川重慶談戀愛的,而馬英九的父母也是如此,而我們這一群居住在台灣或外地的外省人第二代,日常仍喜歡以四川話作為溝通語言,因為很多同學來自眷村,教我們的老師大都是當年的流亡學生。

  是的,馬英九這一次從中國歷史、地理教科書走了出來,親登“中山陵”的392級階梯,看見中山先生遺容安詳,參觀“南京“總統府”見到民國人物栩栩如生,當年的傢具景物一切保留完好,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他語帶哽咽表示︰“中國人不能忘記歷史!”他口口聲聲說到,自己是個中國人!是的,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當他來到長江,看到滔滔江水,這個中國歷史與文學上出現了多少次的長江,相信心中多有一番激動,畢竟我們許多的歷史古蹟都在神州大地上。

  馬英九祭祖之行,讓很多外省人的後代,在台灣從電視畫面看到,感動得淚流滿面,誰人沒有父母?誰人沒有根源?任誰都會有一日回老家祭祖的心願。

  4月1日,湖南湘潭綠草青青,馬家祖墳在農田中間,馬英九以家鄉話朗讀祭文,數度哽咽,見到家鄉父老夾道歡迎,他真情流露,頻呼“謝謝大家!”“歡迎到台灣來玩!”我們透過馬英九的祭文,了解其祖父馬立安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勸人讀書為善。

  回憶我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激動得泣不成聲。心里不斷默唸著:“爸爸,我代你回來了!看看今天上海的城隍廟、霞飛路、外灘。”

  走筆至此,我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由香港開往台北的飛機上,機艙坐的全都是台商,坐在我旁邊的台商說,你們去大陸也許是回老家祭祖或重修祖屋,而我們去大陸多是旅遊和做生意。昔日這一段交流已成歷史過程,現在台海之間,鼓勵青年多交流,相互認識建立感情和認同。相信隨著馬英九回鄉祭祖並帶30位台灣青年回大陸交流,中華民族的歷史即將開啟嶄新的一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