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據工人日報報導,“有照顧半失能老人的住家護工推薦嗎?”前段時間,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小彭在社交平台發出的一條求助信息,留言區朋友們卻唏噓不已。大家紛紛表示,找一個具備專業知識且長期穩定的護工實在是太難了,如果加上“價錢適中”的要求,更是難上加難。
小彭的焦慮不是個案。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來發布的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100個職業排行中,養老護理員時常位列前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如何解決養老護理員隊伍數量和質量“齊缺”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隊伍規模小、流動性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8億人,占人口總數19.8%;截至2021年底,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多達600多萬,但目前僅有50多萬名從事養老護理的服務人員,遠不能滿足需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多來自農村和城市失業下崗人員,不少是“4050”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低、工資待遇差等原因,養老護理員這一崗位對勞動力缺乏有效吸引力,難以吸引專業人才,遠不能滿足我國養老的剛性需求。
從現有情況來看,規模小、流動性強、專業技能水平較低是養老護理員隊伍的普遍特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加強養老服務保障。
“衹有建設一支穩定的、有專業素質的護理員隊伍,才能為剛需老年人提供有質量的養老服務,才能令老年人及其家屬放心,進而形成滿足養老服務需求、實現養老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良性局面。”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