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迫在眉睫
http://www.CRNTT.com   2023-04-11 08:37:3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中國都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國家到區域、地方,再到行業、企業乃至個人積極參與其中,協同發力,推動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和氣候適應型社會建設。
  
  全球氣候治理願景明確,但模式和路徑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需要努力將氣候變化與其他經濟社會目標相結合,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避免同質化、一刀切、無序規劃的措施,造成適應資金浪費。要充分考慮到氣候與生態系統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關係,積極謀劃具有氣候恢復力的發展路徑,發揮適應和減緩的協同作用,在積極減排的同時,更好地提高適應能力建設,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要在綜合考慮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源禀賦差異背景下,將可持續發展、公平和消除貧困植根於社會發展願景中。
  
  推動綠色轉型,彰顯中國大國的貢獻與擔當
  
  文章指出,全球氣候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尊重科學要求,也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兼顧國際預期和信心。目前採取的適應措施和減緩承諾與應對長期風險和《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行動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在《巴黎協定》溫控目標下,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上升將進一步壓縮未來的碳排放空間。雖然挑戰巨大,但快速、深入和持續的減排仍有望將溫升控制在2℃,甚至1.5℃以內。
  
  應對氣候變化是科學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綠色”是提升發展質量的關鍵要素,實現綠色發展也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中國積極提出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和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在更高起點和目標上推動經濟社會體系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新時代十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升,風光水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躍居世界第一,電動汽車產量超過全球一半,成功啟動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國在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既為高質量發展贏得了先機,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榜樣,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探索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型發展道路提供了範例。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人類前途命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既展現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中國將持之以恒與國際社會共同致力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工作,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