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催生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4-13 14:21:54


 
  “把已故親人的照片、視頻、音頻等輸入到系統裡,系統就會根據這些素材的特點,生成相對應的語言、圖像等,打造一個已故親人的數字孿生生命。”公司品牌總監馮熙堯說。

  越來越多數字文化新應用的出現,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社交互動體驗。

  用手機滑動幾下,就能沉浸式地“逛”恭王府,如果對某處古建築感興趣,還能高清放大;用鼠標點幾下,就能通過數字全景影像實現故宮資源管理;只需一個電子屏,就能在趙孟頫的書畫展覽中“溜達”一圈……這是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製作的“數據可視化管理駕駛艙”。

  “我們注重深度挖掘、釋放數據能量,助力文博機構、藝術機構、藝術院校,以科技之眼探索新世界。”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雨霏說。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助推數字文化新消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分別為10.38億、10.31億、10.12億,分別占網民整體的97.2%、96.5%、94.8%。

  騰訊公司副總裁劉勇表示,年輕消費者的文化歸屬感和國潮認同感愈發凸顯,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上漲五倍多,以沉浸式、強交互為特徵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與日俱增。

  據瞭解,騰訊曾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互聯網+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創新模式。展出50天,全網傳播曝光量突破2.2億。此外,《和平精英》將“科學1號”海洋科考船數字化植入到遊戲內,超過2000萬年輕人在遊戲內參與海洋文化科普活動。

  近年來,以網絡視聽、在線展覽、在線演藝等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數字文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呈現出供需兩旺發展態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1%;全國網上零售額1378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為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