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材料成高技術競爭關鍵領域
http://www.CRNTT.com   2023-04-16 08:45:18


   
  二是隨著減少碳排放、推進“雙碳”目標以應對氣候變化逐步成為全球共識,新材料產業必然選擇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例如,新型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可替代傳統石油基塑料,減少環境污染;光伏電池和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減少碳排放。
  
  三是材料研發範式和手段發生深刻變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突破影響著材料的研發範式,使其從傳統“試錯式”進入“數據驅動”的第四範式。高時空分辨率的精細表征、數字化及超精密加工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地縮短了新材料的設計、研發、製造加工及應用周期。美國提出的“材料基因組計劃”和歐洲提出的“集成計算材料工程”,為材料全生命周期研發帶來了從模式到共性關鍵技術的重大變革,極大縮短研發周期並降低了研發成本。美國QuesTek公司利用系統化集成的大數據材料開發技術研發出了新型抗疲勞合金材料,性能趕超上一代的同時研發周期縮短一半以上,並應用於美國軍機。
  
  近年來西方國家相繼發布相關產業政策,重點推進關鍵新材料創新突破,以期掌握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權。例如,美國先後制定了《寬禁帶半導體技術計劃》《材料基因組計劃》《納米技術研究計劃》等多項涉及新材料的戰略發展計劃,2014年以來歐盟啟動了《歐盟地平線計劃》《石墨烯旗艦計劃》支持新材料的研究和創新。此外,日本《2020年日本工業技術展望報告》、英國《工業2050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韓國《第三次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等一系列發展計劃都將新材料產業發展和研發投入列為核心領域之一。
  
  長期以來,我國在材料科學技術與工程領域進行了規劃部署。面對國際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國在新材料領域進一步加強布局與政策引導。《“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作為面向2030年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之一;2017年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啟動,目前已布局生產應用示範、測試評價、資源共享3類32個新材料重點平台。與此同時,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以贏得未來發展主導權也成為材料領域布局的重點。例如,經中央批准設立的蘇州實驗室,目前已集聚了一批新材料領域優勢科研力量,著力推進材料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工作。
  
  新材料產業“加速跑”正當時
  
  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速變革,我國新材料產業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
  
  肖勁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不斷深入,為我國新材料產業注入了新動力。信息技術、製造技術、能源技術、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協同應用,使得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層出不窮,一批標誌性通用技術(數字化製造、5G、大數據、增材製造、區塊鏈等)湧現並向各產業領域滲透。新材料與這些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高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全球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和製造業不斷升級,新材料的產品、技術、模式不斷更新,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全球新材料產業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長,已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之一,我國新材料產業每年增速在20%左右。隨著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產業崛起,新材料的應用市場進一步擴大。我國新材料自主創新步伐加快,為國產新材料推廣應用、規模化生產和迭代升級帶來機遇,關鍵材料的突破和國產化,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而且部分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極大拓展了市場空間。
  
  “雙碳”目標的驅動,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增長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新材料的支撐,如輕量化材料、生物基材料、節能環保材料等。新材料自身發展也更加重視節能低碳發展,從材料的研發設計、生產應用到回收再利用都高度注重綠色化,不斷突破材料品質、裝備等方面的應用極限,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材料產業與“雙碳”目標的結合成為新的增長熱點,生物基材料、生物製造等非化石原料的材料和材料制備技術不斷湧現,清潔可再生能源或化石能源的潔淨利用等,有效推動了製造業的綠色轉型。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消費升級和“雙碳”戰略推進的新形勢下,我國新材料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面臨來自世界各國的競爭壓力。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與先導,世界各國紛紛布局材料技術和新材料產業,搶占戰略制高點。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持續制定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針對高溫合金、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稀土新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重點領域出台專項政策,進一步鞏固其新材料技術和產業優勢。韓國、巴西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方面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政策。另一方面,自身發展還存在諸多不足。雖然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在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推廣應用、集群化發展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中低端產品過剩和高端產品不足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例如,部分高端材料、高性能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產業鏈供應鏈存在斷點、堵點;標準體系不健全,專利受制於人,高端人才匱乏;等等。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和貿易格局加速變革的大背景下,新材料技術和新材料產業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戰略焦點。對我國來說,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是應對國際競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也是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發展合力。要充分發揮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統籌材料領域相關機構和部門,形成合力,吸納重點企業,建立聯合工作組,加強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制定相應的路線圖,強化頂層設計和智力支持。
  
  二是強化創新引領,攻克關鍵共性技術。圍繞重點產業鏈,按照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組織重點新材料研製、生產和應用單位聯合攻關,集中突破一批關鍵短板材料、核心裝備、核心原輔料,提升新材料產業基礎能力。夯實新材料創新體系薄弱環節,推動中試、檢驗檢測、資源共享、生產應用、數據資源等公共服務平台,以及創新中心、孵化器等載體建設,加快新材料成果轉化,補齊“最後一公里”。整合各地創新資源,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生態。
  
  三是強化人才和政策支撐,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培養材料領域傑出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加強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引進國外企業和科研機構設立材料研發中心。另一方面,完善新材料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和進出口政策體系,引導並支持新材料企業“走出去”。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