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釋放制度紅利 暢通經濟內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3-04-29 08:54:08


 
  三是企業家精神弘揚的約束。企業家創新是開啟經濟良性大循環的關鍵。在一些地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扼殺企業家精神的現象時有發生,需要塑造弘揚和激勵企業家精神的良好社會氛圍。

  打破制度藩籬的約束,就是要在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消除各種制度性弊端,更好發揮有為政府作用,促進要素和資源有效配置。

  首先,改革市場經濟制度供給。市場經濟制度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可以幫助資源和要素打破區域限制而循環流動,實現供需動態協調、良性發展;可以有效降低政府過度干預的負面影響,提升市場效率,抑制尋租和腐敗,並推動市場充分競爭,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其次,加強城鄉融合制度供給。城鄉融合發展能夠推動城鄉間要素平等交換,加強城市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對農業的滲透,增強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的聯結程度,進一步補齊縣域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弱項,充分發揮縣域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作用;能夠打通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渠道,增強農產品供給體系對城市需求的適配性,有效解決小農戶家庭經營者對市場供求狀況和消費者偏好信息瞭解不足導致的農產品結構性供應不足或供給過剩問題。


  最後,優化營商環境制度供給。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暢通經濟內循環的必要條件,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誌。優化營商環境能夠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吸引、聚集發展要素,激發企業家的創業創新潛能,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暢通經濟內循環的基本策略
 
  文章提出,一是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強居民消費實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使之成為擴大消費的主力軍;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城鎮化格局,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其成為擴大消費的生力軍。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全面提高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和質量。

  二是加快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從“立”的角度,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市場准入制度等;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以人民群眾關心、市場主體關切的領域為重點,著力提高質量和標準體系。從“破”的角度,進一步規範不正當市場競爭和過度干預市場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

  三是改善營商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圍繞市場主體去繁就簡,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規範化。積極營造激勵企業家創新的社會輿論環境,廣泛宣傳企業家的創新故事,弘揚企業家創新精神;營造寬容創新失敗的氛圍,積極培育容忍試錯、寬容失敗、扶持失敗者再次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文化環境。

  四是以“底線開放思維+全面自主創新”引領科技創新。首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科技治理體系建設和制度優化;改善制度環境,謀劃人才激勵的前瞻性制度布局,優化產業共性技術與新型研發機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其次,加快“內循環”體系下的技術評估、重大科技專項聯合攻關與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競爭中化解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的安全暢通。最後,將全面自主創新擺在創新戰略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新型舉國體制引領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未來產業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打造邁向整合式創新戰略下的世界一流企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