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完善金融支持科創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16:20:46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金融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之一。據經濟日報報導,日前,在2023科創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應加快構建多層次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打造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良好生態,進一步推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傾力澆灌,這同時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農業銀行行長付萬軍表示,近年來農業銀行在“金融賦能創新”方面形成了“商行+投行”的科創金融服務路徑。一是加大科創金融“量”的供給,強化科創領域政策傾斜和資源配置力度;二是拓展科創金融“面”的覆蓋,滿足科創企業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的金融服務需求;三是尋求科創金融“新”的突破,聚焦實踐理念、產品譜系、服務模式的迭代升級;四是推進科創金融“質”的提升,著力加強集團合成、數字化轉型和專業隊伍建設;五是推動科創金融“圈”的構建,打造科創金融服務的開放合作“生態圈”。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表示,風險定價與風險配置是金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科技創新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應對創新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因此,“風險”因素使得金融與科技創新產生了天然聯繫。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需要改變金融的底層邏輯,即從基於物的信用,轉向基於人的信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科創活動、科創企業是基於人的創新,投入的主要是智力、知識和思想,屬於輕資產領域,基於物的信用,就會導致無論是貸款還是上市股權融資、債務融資,都會遇到信用不足的問題。大力發展科創金融,要先“道”後“術”,改變底層邏輯,然後才是模式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郭戎指出,當前我國面臨著新科技新產業即將改變“賽道”的趕超機遇期,但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的內部約束,同時外部也面臨著各領域激烈的競爭環境。為此,需要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政府需強化創新源頭供給,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在我國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交叠發展的情況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要共同發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實現高水平循環,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聚焦直接融資層面,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東總部副總經理、安徽公司總經理賈冰雁指出,我國股權投資市場當前面臨民營資本參與度低、長期資金不足和稅收較高等問題。從機構投資角度來講,股權投資機構應關注“國家未來”,重點投向新能源、數字經濟以及我國科技短板所在的領域等,追求持續合理的回報。“由於資管新規的限制以及民企投資存在困難,募資正成為風投行業最大的瓶頸,商業銀行可適當予以支持。”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董事長盛希泰指出。

  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張曉晶建議,首先,要避免脫實向虛,要降低金融相關成本;其次,要發揮民營企業在承擔風險與科技創新方面的先天優勢,重點理順國有主導的金融體系如何服務好民營經濟以及科技創新;再次,要繼續推進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完善金融在風險定價和風險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