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遏制耕地“非農化”須用硬措施
http://www.CRNTT.com   2023-05-11 09:11:35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近期,媒體報導了個別地方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質量問題,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核查、嚴肅處理。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也對部分土地違法違規嚴重的地市開展了約談。這彰顯了國家耕地保護與建設的堅定決心,也啟示我們,必須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耕地保護乃“國之大者”。據測算,要穩定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產量和油糖菜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作物播種面積要達到25億畝,以復種指數1.3計算,需要至少19億畝耕地,而我國現有耕地為19.14億畝。隨著消費結構升級,農產品需求將持續增長。考慮到後備耕地資源有限、不穩定耕地退耕、發展建設占用等因素,擴大播種面積增產的潛力已十分有限。同時,耕地質量總體不高,局部區域退化明顯,基礎地力較國外明顯偏低,通過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單產則有較大空間。為此,亟需在守住耕地紅線基礎上,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地力提升兩大部分。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52%,超過七成位於13個糧食主產省。據評估,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可增加10%到20%。在極端天氣頻發多發的情況下,近年來我國農田受災面積顯著減少,2010年至2021年的12年間,每3年平均受災面積分別是4.7億畝、3.9億畝、3.3億畝、2.6億畝,高標準農田對抗災減災功不可沒。
  
  不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仍面臨不少困難。一方面是建設任務重。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至少需新建5.46億畝高標準農田。同時,部分已建高標準農田,由於建成年份較早、投入不高、自然損毀等原因,已達不到旱澇保收要求,需逐步開展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先易後難實施,好建的地塊都建了,剩下的多在丘陵山地,位置偏遠、分布零碎、土壤瘠薄,是難啃的“硬骨頭”。
  
  另一方面是投入壓力大。農田建設既屬於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公益性強,一般以政府投入為主。雖然現在每年投入約上千億元,但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每年投入80億個工(相當於8000億元)相比,現行投入嚴重不足。據測算,如今全國畝均建設成本約為3000元,山地丘陵地區建設成本則更高。但是,各級政府畝均實際投入僅占實際成本的一半,衹有少數幾個省能達到畝均3000元的水平,一些地區不得不“量米下鍋、急用先建”。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絕非口號,農田建設利國利民也並非虛言,這些都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中。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尤其要壓實地方責任,以耕地保護為重點,以農田建設為依托,綜合管控型和建設型舉措,以長牙齒的措施,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具體來說,一要科學推進農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耕地地力提升並重,新建與改造提升並重,工程建設與管護利用並重,優化區域布局,完善保障措施。二要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創新投融資模式,用好土地出讓收益、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專項債券等,加大政策性金融資本投入。三要完善建後管護機制,明確管護主體,探索引入保險機制、購買第三方服務、委托專業機構等市場化方式。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