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發展i
http://www.CRNTT.com   2023-05-12 08:41:43


 
  3、健全產業鏈圖譜,為提升產業鏈韌性釐清“延鏈”思路

  文章認為,延長產業鏈是提升產品層次和附加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產業鏈韌性的重要途徑,識別“延鏈”的切入點依賴於對標完善的產業鏈圖譜。產業鏈圖譜是分析產業鏈網絡形成與演化趨勢的有力工具,能夠識別產業鏈各環節的空白點,分為刻畫上中下游各環節間聯繫的流程型、從設計到組裝的模塊型和兼容流程、模塊的混合型三類。通常來說,產業鏈圖譜的內容包括產業鏈結構圖譜、鏈主企業之間的網絡圖譜、關鍵的技術路線圖譜、產業發展的資源圖譜和產業鏈上的領軍人才圖譜。構建產業鏈圖譜,須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和經濟、技術條件決定,遵循“一地一策”的原則。健全產業鏈圖譜,要求準確釐清位於產業鏈上不同環節企業的數量分布、相對規模和市場地位,明確產業鏈上不同位置高附加值環節的缺位情況,為有針對性“延鏈”提供精準招商引資方向,目的在於延長產業鏈,拓展深加工層次與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業鏈吸納就業和對市場波動的適應能力,進而為穩定經濟運行提供多元化的產業支撐點。位於產業鏈圖譜核心位置的企業被稱為鏈主企業,其在同行業中相對競爭力位居前列、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整合協調能力。近年來,“鏈長制”在全國迅速推廣實施,成為以“延鏈”提升產業鏈韌性的重要抓手。鏈長通過支持鏈主進行重大項目投資,旨在引領和打通全產業鏈上的要素流動渠道,推動鏈主和大中小微企業實現融通發展,進而構建產業集群生態圈,增強全產業鏈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激發產業鏈上中下游相關聯企業的投資活力,匯聚優質企業形成集聚態勢,提升產業鏈配套能力,為維護鏈主企業對全產業鏈的支撐作用夯實基礎,為全產業鏈抵禦外部衝擊、分散鏈內壓力傳導、實現自我修復和穩定運轉構築多維安全防線。

  4、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為提升產業鏈韌性夯實機制保障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創新鏈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組織模式,在滿足市場需求導向下,將參與創新的主體進行對接,以推動實現知識創新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和創新系統優化的目標。資金鏈是為企業正常運轉提供資金支持的各類金融機構主體或融資渠道構成的資金網絡,通常包括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政府引導基金、財政補貼和商業銀行的金融信貸支持等。人才鏈是通過培育或引進方式集聚與產業鏈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梯隊。產業發展離不開創新、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協同投入,產業鏈韌性的生成必然依賴於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共同作用。“四鏈”融合的程度,直接關乎產業鏈韌性的強弱。“四鏈”融合的關鍵在於如何“融”,隨著“鏈時代”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推動實現“四鏈”深度融合的機制優化,對於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形成科技和產業優勢的前提。“四鏈”深度融合的目標在於打造集研發活動、資金支持和人才保障為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第一,優化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以政府各類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方式提高研發投入強度;第二,制定實施有利於人才集聚的政策舉措,鼓勵海外人才歸國,暢通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流動渠道,充分挖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經濟社會效益;第三,精準突破“四鏈”融合過程中的機制障礙,關鍵在於破解鏈條主體融合自覺性、主動性欠缺的問題,可通過創新協作機制、激勵模式和考核評價體系,以增強鏈條主體參與融合的獲得感為出發點,有效平衡鏈條主體對於“四鏈”融合的投入風險與收益關切,掃清阻礙鏈條主體參與融合發展的惰性思維,切實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實現鏈條主體之間協同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5、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提升產業鏈韌性營造良好環境

  文章指出,近年來,全球產業鏈斷鏈危機不斷加劇,俄烏衝突持續、地緣政治風險的不確定性變大,糧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短缺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國家產業鏈本土化、區域化的趨勢明顯,在關鍵領域的開放水平和國際合作上持有越來越保守的態度,加重了內顧傾向,甚至出台對產業鏈進行縮短和稀釋的政策措施,顯著收緊對產業鏈的布局和管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全球產業鏈的協同,導致部分產業鏈出現斷點、堵點。產業鏈韌性的本質在於產業鏈抵禦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衝擊的能力,當產業鏈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小於衝擊程度時,產業鏈將出現“斷點”,確保產業鏈安全的核心在於消除產業鏈“斷點”,實現產業鏈內外運轉暢通。因此,營造良好的對外開放環境和打造國內大循環格局,有助於緩解、降低外部衝擊對產業鏈穩定運轉的影響,在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方面具有全局性意義。

  為更好應對和引領大變局,在對全球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作出準確研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總體思路和政策舉措。隨著經濟全球化、分工調整和國際科技競爭的不斷演化,一國產業鏈運轉不暢必然引起連鎖反應,波及其他國家或全球,凸顯出產業鏈的公共產品屬性。近年來,受零和博弈思維的影響,一些國家維護產業鏈公共產品屬性的意願和能力不足,加劇了全球產業鏈出現“公地悲劇”的風險。中國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深了與全球產業鏈的對接合作,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作出了貢獻。在國際循環方面,中國依托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支持企業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鏈,最大程度提升高端技術話語權,有效規避斷鏈風險的潛在影響,在國內循環方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政策舉措,產業鏈上的資本、商品、服務和數據等要素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合理的高效流動與集聚,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可為國內大循環和吸引國際循環提供強大的消費驅動力。為此,以推動產品、服務創新為抓手,圍繞打造個性化、多樣化和高品質的消費增長極,為暢通產業鏈運轉提供需求牽引,持續提升產業鏈韌性,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築牢產業鏈安全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