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在對人才團隊的支持。
基礎研究,關鍵在人。如何遴選一批敢啃“硬骨頭”、敢闖“無人區”的青年優秀科研人才,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
在科技評價方面,各試點單位注重“人的創新潛力”,通過邀請全國範圍的頂尖科學家參與評審,讓一批具有一定基礎研究積累、具有高成長性的優秀青年負責人脫穎而出。以復旦大學為例,其“特區”計劃實施第一年,17個入選項目負責人的平均年齡僅37歲。
為支持這些科研團隊扎實開展基礎研究,試點單位提供的相關配套支持也很充足。中科院上海分院組建超級導師團,實施項目專員制;華東師範大學依托全國領域內專家,結合校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向開展多輪遴選,並對非共識項目單獨加以考慮,採取“階梯式”彈性資助支持;華東理工大學設立領軍企業聯合支持的“揭榜掛帥”基礎研究項目,對項目負責人開設博導綠色通道,減少職稱職級晉升壓力……
“基礎研究特區”試點實施兩年來,得到了高校、科研機構和科研團隊的普遍認可。上海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將進一步在‘特’字上下功夫,下氣力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台,讓更多基礎研究人才競相湧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