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過去10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令人贊嘆。我走訪了近20個省份,見證了中國蓬勃發展,深切感受到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比利時埃諾省農業與農業工程中心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弗朗索瓦·塞爾內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塞爾內爾是比利時知名馬鈴薯晚疫病預防專家。1999年,他將馬鈴薯晚疫病預測預報模型引入中國,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在中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該模型實現了數字化升級,可提供自動化服務,預報也更加精準。目前,模型已在多個國家推廣,助力相關國家改善了馬鈴薯的品質。2018年,中國政府授予塞爾內爾“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稱號。“科技交流可以分享知識、建立友誼。中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我對中國的制度有信心,看好中國的長遠發展,期待與中國科研人員開展更多合作。”塞爾內爾說。
20多年來,塞爾內爾走過了中國很多地方,深入考察四川、重慶、寧夏、廣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他不僅在城市進行科技交流,還花很多時間在偏遠山區推廣農業技術,由此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更加深入的觀察和體會。
談到中國的發展變化,塞爾內爾工作過的重慶市巫溪縣是他最熟悉的一個“樣本”。“我第一次從重慶市區到巫溪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從重慶乘船沿長江航行一天,再換乘汽車,顛簸一天才到達巫溪。現在,從重慶到巫溪走高速公路,只需要5個小時左右。”他感慨說,雖然巫溪地處山區,但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讓這座縣城不再偏遠。目前,巫溪已經成為著名的“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是廣大遊客喜愛的生態旅遊目的地。“每次到中國,我都看到一些新建的道路、機場、高鐵,中國的發展成就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塞爾內爾看來,中國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關鍵在於“上下一條心、勁往一處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國家治理“保持政策連貫性、執行力強”。塞爾內爾以中國脫貧攻堅為例分析說:“貧困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領導人把脫貧攻堅作為工作中的優先事項,整個社會都認識到這一任務的重要性,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
塞爾內爾表示,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注重經濟發展,也強調共享發展成果,重視解決弱勢群體的衣食住行、教育等民生問題。他說:“這些舉措讓中國共產黨獲得了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中國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