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債務上限談判膠
http://www.CRNTT.com   2023-05-17 18:50:07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今年年初,美國聯邦政府已觸及現行31.4萬億美元債務上限。目前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白宮方面和民主黨希望迅速提高債務上限,共和黨則希望在提高借款上限之前削減開支。

  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財政部重申,在提高債務上限之前,預計只能付清6月1日之前的政府賬單,這加大了白宮與國會在未來兩周達成協議的壓力。同日,國會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表示,目前有關債務上限的談判“沒有取得進展”,將在5月16日與美國總統拜登及其他國會高層領導人就債務問題恢複談判。

  由於拜登本計劃於17日啓程前往日本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留給國會的談判時間也隨之減少。“這讓我非常擔心。”麥卡錫對記者們說,“我沒有看到任何進展,這讓我擔心我們所處的時間表。”據美聯社報道,拜登仍希望在16日的會面中與國會共和黨人達成協議,以避免前所未有的債務違約。“我仍然保持樂觀,因為我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拜登於14日表示,“我認為他們(共和黨人)和我們(民主黨人)都希望能達成協議,我認為我們能够做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達到債務上限意味著美國政府的聯邦資源徹底耗盡,調配壓力非常大,周轉空間也幾乎沒有了。加之美國第一季度經濟不理想、通貨膨脹、地區銀行關門等種種跡象,如果兩黨未能達成協議,這極有可能成為把美國拖入經濟衰退的最後一擊。”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靜則表示,根據白宮跟麥卡錫近期的表態,可以看出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意願,但現在仍想利用最後的談判期爭取各黨利益,“如果造成違約的話,雙方都承擔不起這樣的後果。”

  談判進展膠著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刊文指出,白宮助手和國會領導層工作人員整個周末都在努力制定供拜登和麥卡錫考慮的政策選擇,并於15日在國會大廈地下的辦公室再次舉行了兩次會議,美國立法事務主任路易莎·特雷爾(Louisa Terrell)、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阿隆·丁(Aviva Aron-Dine)和管理與預算辦公室執行副主任邁克爾·林登(Michael Linden)代表白宮參加了此次討論。<nextpage>

  據悉,該小組討論取得了穩步進展,但雙方對於進展幅度的感知存在分歧——拜登對很快達成協議表示樂觀,但麥卡錫稱雙方“仍相距甚遠”。

  美聯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在周末進行的談判中,與會方已將目標集中在可被縮減的四個領域,并可能就此形成一份預算協議。知情人士表示,他們正在討論收回未動用的新冠援助資金、未來的支出上限、允許進行改革以緩解新能源方面的開發支出,以及提高可接受政府援助的人員的要求。

  對於新能源的開發,柯靜認為,兩黨在該議題上存在較大分歧,“第一,共和黨人本身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方面,沒有民主黨人這麼重視,甚至持相反態度——希望放鬆能源監管,給傳統能源空間;第二,在產業政策方面,共和黨一貫是不太認同民主黨的主張的。”她指出,根據現有的信息和數據,《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清潔能源產業政策在運行時已有了超預算的趨勢,并未達到拜登政府宣稱的,可以減少一定開支、進而削減赤字的目的。

  而拜登政府將“政府援助人員資格”擺到談判桌上的行為也引起了進步人士的不滿,他們敦促白宮繼續保護低收入家庭的現金援助等政府援助項目。據Politico報道,衆議院民主黨人在私下表示,議員們已經就政府援助人員資格的談判劃出紅綫。一位不具名的閉門會議知情人士透露,七名衆議院民主黨人已致信談判小組:“數十年的研究和現實世界的經驗表明,從不嚴格滿足援助工作標准的人手中奪走基本援助并不能提升就業率。”

  拜登15日的表態似乎也呼應了民主黨進步人士的決心,他發布推特稱,共和黨推行的新政策“將使一百萬老年人面臨失去食品援助及挨餓的風險。與其讓美國人陷入貧困,不如通過確保富人和大型企業繳納其應繳稅款來減少赤字”。但毋庸置疑的是,拜登的態度已從一開始“發誓絕不會就債務上限進行談判”,轉化為更為柔和的“交易撮合者”的立場。

  刁大明表示,對於民主黨來說,共和黨提出的希望削減預算的部分都非常重要,“這相當於所謂的拜登政治遺產保衛戰”。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衆議院議長難產的過往說明,麥卡錫在黨內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在和白宮談判之前,他先要與黨內極端保守派勾兌,所以此次兩黨之間能够妥協的空間和餘地應該比以往更小。<nextpage>

  市場層面擾亂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兩黨對於達成協議的意願是非常明確的,在“美國難以承受債務違約的後果”這一點上,兩黨是有共識的。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一個由銀行和投資集團組成的俱樂部,就債務發行向政府提供建議)的前任和現任主席都警告稱,財務部延遲支付利息或本金將是一個類似於“地震事件”的發生比例:國債市場對於整個金融體系支柱的作用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

  “正如2020年3月所證明的那樣,國債市場功能失調將迅速蔓延到其他市場,損害美國消費者、企業和市政當局等。美國國債的交易和融資將受到質疑,使市場沒有基准定價曲綫,并導致投資者撤出固定收益和股票市場。在波動性增加、操作風險增加以及對信用價值和抵押品資格擔憂的情況下,市場中介機構將減少流動性供應。國債作為保證金的合格抵押品的有效性將受到質疑,并對利率衍生品、商品和抵押貸款市場造成毀滅性後果。”《金融時報》援引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主席的話稱。

  簡而言之,美國債務違約對於金融市場的衝擊將大大超過對政府層面的衝擊,柯靜表示,對於金融市場來說,美國臨近債務上限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而金融市場講究的是風險對衝——既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就要做好這個風險可能會蔓延的准備。

  “所以對於金融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避險情緒會隨著日期臨近越來越重。”柯靜指出,“這也會影響到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從而對市場造成擾亂。所以越臨近美國債務接近上限的日期,金融市場的波動就會越大,這是市場層面一定需要關注的問題。”

  《金融時報》指出,這雖然對整個金融市場不利,但美國國債本身可能會上漲。首先,美國經濟衰退將有助於進一步抑制通脹,并可能促使美聯儲逆轉部分加息,而當股市下跌時,美國國債的安全性非常有吸引力。其次,即使美國達到債務上限,也會通過削減所有其他支出的方式避免債務違約。“美國政府給出的信號是,它寧願違背對生病的老年人和傷殘士兵的援助承諾,也不願違背債券持有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