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今年4月份數據,繼一季度表現遠超預期後,中國外貿繼續保持較快增速。4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43萬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2.02萬億元,增長16.8%,貿易順差6184.4億元,擴大96.5%。外貿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延續,展現出了中國外貿進出口的強大韌性,為全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打下了良好基礎。
光明日報發表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省委黨校副教授朱文鑫文章表示,應當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仍顯動能不足,外需不振的形勢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世界銀行預期,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1%降至2%;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2023年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4.1%放緩至3.1%左右。再叠加其他長期存在的不利因素,外貿前景依然承壓。在此背景下,衹有多措並舉,加快培育外貿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才能對衝不利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延續外貿穩中向上的良好勢頭,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文章提出,不斷拓展對外合作空間。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後,雙邊和區域合作變得更加重要。推動雙邊和區域合作,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開拓東盟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進一步激發區域貿易合作潛力,是當前維繫進出口穩定增長的最直接有效手段。數據顯示,前4個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出口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6%和24.1%,同時,中國對RCEP國家的出口增速也快於總體增速。這些國家市場正成為拉動中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未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還會持續崛起,將在全球經濟增量中占據更大份額。基於此,應當持續深化雙邊和區域合作,與更多國家商簽自貿協定,不斷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建立起更廣泛、更緊密、更友好和更安全的夥伴關係網絡。
著力穩住發達國家市場。歐美等發達國家仍是中國重要貿易夥伴,其中,歐盟和美國分別是中國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針對當前發達國家試圖通過制定高標準經貿規則不斷提高貿易壁壘的做法,必須在進一步擴大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基礎上,穩步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重視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談判議程和制定過程,以塑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穩住與發達國家的經貿往來,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
堅持積極主動擴大進口。進口具有溢出效應、競爭效應和生產率效應,有助於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國內供給體系質量和滿足消費升級需要。此外,積極擴大進口,深化利益融合,能夠加強與貿易夥伴的相互依存關係,更好地維繫進出口穩定增長。為此,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場。應當進一步辦好進博會、消博會和廣交會的進口展區等,為持續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進口強化平台支撐。
持續優化外貿產品結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是維繫進出口穩定增長的關鍵。當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產業升級最重要的路徑。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能夠提質增效,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提升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而且,數字服務貿易已成為服務貿易增長新引擎,能夠改變中國服務貿易規模長期逆差、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狀況。此外,進一步優化開放格局,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能夠豐富和優化出口供給,助推進出口增長。
更好發揮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民營企業應變能力強,更能適應複雜多變的外貿環境,將在進出口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進一步提振民營經濟的活力,應當積極推行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幫助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為民營企業保駕護航的同時,也要多措並舉穩外資。當前,外資企業出口仍佔中國出口總值近30%。放眼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定能繼續釋放外貿增長潛力,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