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探索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05-22 10:57:46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近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6.63億手,同比增長8.47%。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穩步提升,彰顯經濟複蘇活力。

  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探索創新,期貨品種日益豐富,市場交易活躍,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功能不斷增強,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發揮重要作用。

  全面服務實體企業,實現產業鏈供應鏈通暢

  走進位於河北省沙河市的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一塵不染的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綫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玻璃原片。今年以來,玻璃原料純碱的現貨價格維持在高位,同時,玻璃下游需求仍在逐步恢複中,玻璃企業兩頭承壓。

  “我們的庫存一度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公司副總經理龐溥軍說,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操作,公司成功緩解了產銷兩頭的經營壓力,有效保障了玻璃生產的平穩。

  今年1月,由於擔心純碱價格上漲,在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幫助下,正大玻璃買入純碱期貨套保,以每噸2900元的遠期價格鎖定5000噸純碱原料,節省生產成本50萬元。

  今年春節後,由於市場預期後續需求將回暖,玻璃期貨價格階段性高於現貨價格,正大玻璃又通過賣出玻璃期貨套保,對衝了現貨市場中玻璃銷售價格的階段性低迷。“期貨工具像一把熨鬥,幫我們熨平了產銷兩頭的價格波動風險。”龐溥軍說。<nextpage>

  同樣的套保操作也發生在玻璃下游企業中。“去年2月,我們公司接到了一筆急單,當時玻璃現貨價格在每噸2300元左右高位震蕩,我們面臨著訂單違約和生產虧損的雙重風險。”沙河另一家玻璃深加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幸好企業可以通過基差貿易,最終以每噸2220元的價格鎖定了2—3月份交貨的3000噸玻璃,保障生產的同時還節約成本24萬元。

  玻璃是河北省沙河市的支柱產業,作為全國最大的玻璃集散地,這裡集聚著600餘家玻璃產業上下游企業,年產平板玻璃約占全國總量的20%。近年來,玻璃產業鏈企業利用期貨管理生產經營風險的需求不斷上升。

  幫助上游玻璃原料廠紓解成本壓力,幫助中游玻璃貿易商提升利潤,幫助下游玻璃深加工企業降低采購成本、保障玻璃原片供應穩定……永安資本總經理孫佳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玻璃產業鏈企業參與到期貨市場中,期貨工具不但穩定了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也增強了沙河玻璃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在幫助實體企業更好運用期貨工具應對風險的同時,不少期貨公司還通過風險管理子公司參與交易,逐漸成為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紐帶。“近年來,我們不斷發展貿易商廠庫業務模式,當起了玻璃‘貿易商’。”孫佳介紹,永安資本在沙河市租賃了5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存儲倉庫,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玻璃調運、交割、倉儲等服務,更好地滿足現貨企業的個性化需求。目前公司已具備13個期貨品種的貿易商廠庫業務模式運營資格。

  龐溥軍向記者解釋:“玻璃是一個貿易活躍度較低的品種,導致我們上游企業在價格高位時,無法快速賣出大量現貨,庫存貶值風險較高,這時候通過參與期貨交割,將玻璃現貨賣給期貨公司,企業減少庫存壓力、回籠資金的同時,也節約了倉儲和運輸成本。”同樣,利用倉庫資源,期貨公司也能第一時間向下游深加工企業提供符合加工需求的玻璃,幫助下游企業實現玻璃原料“穩供不斷流”。

  “期貨公司發揮期現結合的優勢,助力玻璃上下游企業更好對接,暢通產業鏈的同時,也為玻璃的定價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參考。”龐溥軍表示。

  著眼產業鏈供應鏈,更深入全面地服務實體企業,期貨市場自身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今年一季度末,全國期貨市場持倉量4234萬手,相比2022年末增長18.6%。從市場結構看,2022年,期貨市場法人客戶的持倉量占全市場比重將近75%,這意味著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參與度不斷提升。<nextpage>

  中間產品期貨蓬勃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像玻璃這樣的中間產品,是初級產品轉化成最終產品的過渡形態或中間產物,是產業鏈承上啓下的關鍵。發展中間產品期貨,成為我國期貨市場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一大特色。”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及衍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宏亮表示。

  據鄭州商品交易所統計,從全球看,中間產品期貨有48種,占所有期貨品種的近40%;2021年全球中間產品期貨成交量約占全球商品期貨總成交量的42.19%,已逐漸接近初級產品期貨的成交水平。再看國內市場,我國已上市中間產品期貨共25種,其中19種為我國獨有品種;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期貨成交量占同期全球中間產品期貨成交量的93.92%。

  左宏亮分析,相較上游市場集中度較高的格局,中間產品行業更接近完全競爭,價格波動更為頻繁。企業借助中間產品期貨實現穩健經營、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現實需求更為迫切。

  “從數據不難發現全球市場對中間產品期貨的接受和認可。我國中間產品期貨的市場表現尤為亮眼,這得益於我國完整的工業門類、齊全的產業鏈條、巨大的市場規模。我國不少中間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相關企業需要期貨工具進行定價和風險管理。”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表示。

  我國市場和產業鏈的優勢也為中間產品期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多年發展,中間產品期貨不僅助推了相應行業的保供穩價和規模化發展,更在增強整體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等方面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左宏亮以“上承”石油、“下啓”聚酯的化工中間產品PTA(精對苯二甲酸)為例介紹,在2021年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背景下,我國PTA價格漲幅與其上游產品原油和PX(對二甲苯)漲幅相比,分別低了23.3和13.3個百分點。PTA期貨有效緩衝了上游價格上漲對下游聚酯和紡織產業的衝擊。<nextpage>

  同時,在中間產品期貨的助力下,一些產業鏈上下游貿易定價的方式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以聚酯行業為例,左宏亮介紹,在PTA期貨上市之前,PTA定價由國內幾家大型生產企業主導,企業根據現貨成交情況在月底公布當月的合同貨結算價,并隨後公布下月的合同貨掛牌價。這種貿易方式更多反映生產商的意志,下游的聚酯、化纖企業往往只能被動接受。

  “有了PTA期貨後,在‘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基差貿易模式下,產業鏈上下游通過期貨套保,將交易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交易雙方的關系更多轉向互利共贏,使各環節間利潤分配更為合理,助力產業鏈整體穩定。”左宏亮說,期貨已成為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的“潤滑劑”。

  創新期貨品種、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延鏈

  我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促進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增強我國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是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期貨業發展的重點。

  “歐美發達期貨市場在初級產品方面發展時間長,具有先發優勢。我國期貨市場在努力提升初級產品定價影響力之外,應著重發揮在中間產品期貨上的比較優勢,乘勢而上。”廣州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表示。

  肖成建議,一方面要立足我國實體經濟實際需要,沿著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拓展延伸,推動更多中間產品期貨品種上市;另一方面,要以產業實際需要為導向,不斷完善期貨合約和規則體系,著力降低交易成本,保持已上市中間產品期貨的領先地位。<nextpage>

  中間產品期貨加快創新也是實體企業發展的需要。化纖企業新鳳鳴集團總裁助理章四夕認為,現有的期貨風險管理“工具箱”還應繼續豐富,“聚酯產業鏈的期貨品種目前僅有PTA、乙二醇和短纖,企業還需要更多期貨品種來應對市場波動。如產業鏈下游的瓶片期貨產品,以及PTA主要原料PX的期貨產品,行業內都非常期待。”

  作為實體產業與期貨市場的中介,期貨公司的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到期貨市場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水平。“期貨公司已逐步由傳統經紀商轉型為綜合服務提供商、交易商。”浙江期貨行業協會會長葛國棟認為,今後,期貨公司應更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將期貨工具融入企業融資、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同時通過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配套服務能力,打通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最後一公裡”。

  葛國棟表示,期貨公司還應聯合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持續創新業務,通過建設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平台,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的合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