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江蘇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科學作為
http://www.CRNTT.com   2023-05-23 09:53:01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讓氣候變得可測可算;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創造太赫茲無線通信實時傳輸世界紀錄;中興通訊5G智能製造基地,17米高的立體倉庫擺放著10萬多個貨箱,懸空的傳送帶,根據生產指令自動將分揀好的物料貨箱運送至各個車間……這些場景正在江蘇上演。

  順應產業和科技變革大勢,江蘇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產業不斷湧現。如今,全國有超過20%的高新技術產品在江蘇製造。處處湧動的澎湃活力,讓江蘇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科學作為、奮勇向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希望江蘇繼續真抓實幹、奮發進取,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一翼,江蘇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坐在辦公室裡,動動手指就能精準操控井下240米深處的采煤機,實現遠程“一鍵采煤”;身處300公里以外,就能遠程操縱手術機器人完成高難度手術,時延不超過6毫秒……走進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技術典型應用場景讓人贊嘆。

  “未來網絡為製造業而來。”紫金山實驗室負責人介紹,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8月,是江蘇打造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當下最引人注目的當屬6G技術創新成果,相當於1秒鐘可下載5部高清電影,速度比5G提升數十倍。”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創新處於核心地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根本上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江蘇抓住創新這個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

  制定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布局建設蘇州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2022年以來牽頭實施2項國家“卡脖子”重點科技專項、15項重大基礎研究,組織實施115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2022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對全國的貢獻超過1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0.4件,保持全國前列。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衹有不斷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創新才有不竭動力。

  成立於1966年的揚力集團,是一家金屬成形機床製造企業。走進車間,一台3250噸大型智能化偏載多工位閉式壓力機正在組裝,即將交付客戶。

  據介紹,這台壓力機是國內首台套產品,可以實現汽車大型覆蓋件一次衝壓成形,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提升了製造精度,是汽車製造領域的高端產品。

  “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市場倒逼企業不斷創新,稍微慢一點就會掉隊落伍。”揚力集團副總裁張軍表示,在國家和江蘇省相關政策支持下,公司建成8個研究所和1個智能製造中心,每年研發投入達1億元。

  目前,江蘇85%以上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企業,70%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江蘇著力構建科創金融、開放創新等生態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全鏈條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在產學研深度合作中貫通融合,高新技術企業達4.4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

  推動產業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

  這段時間,靖江造船業頻頻傳來好消息: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建造的首制24000標箱(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命名交付;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投資17.5億元打造的高端船舶智能化分段製造項目一期工程完工,進入全面試生產,企業造船效率不斷提高……

  近年來,泰州靖江市積極引導造船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學習,把“智改數轉”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大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現代化造船基地,向世界一流船舶產業基地蛻變。

  船舶產業是江蘇的傳統優勢產業。僅靖江市的造船企業,2022年手持訂單占全球比重達10.7%,訂單生產計劃排到2026年。

  為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全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優勢企業競爭力,2022年7月,江蘇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全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競爭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包含6部分18條政策措施,其中第一部分便是“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江蘇以實體經濟見長,製造業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江蘇製造業覆蓋全部31個大類,其中銷售產值居全國前三的有18個。

  近年來,江蘇不斷激發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加快邁向中高端,圍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努力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實現高質量。一手補足短板,推動機械、石化等傳統產業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一手鍛造長板,著力培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在蘇州,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目前已聚集生物醫藥創新企業620多家,布局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業集群。

  在常州,圍繞新能源產業鏈,一個個創新產業集群正在集聚,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全,產值已突破5000億元,匯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游企業超過3400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