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5月22日是第二十三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以旗艦物種拯救保護為抓手,持續推進就地和遷地保護體系建設,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長,栖息繁衍環境穩步改善。
近年來,我國系統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育培植、放歸或回歸自然等多種措施,有效增強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亞洲象、雪豹、東北虎、海南長臂猿、蘇鐵、蘭科植物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特別是還啟動了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設立了首批五個國家公園,印發《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科學布局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將實現保護規模世界最大、保護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栖息地。國家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掛牌運行,帶動了各級各類植物園、樹木園、種質資源庫等蓬勃發展。
此外,濕地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制修訂工作相繼完成,《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發布,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治體系不斷完善。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按照《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的總體目標,持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使全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穩定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