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斷增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http://www.CRNTT.com   2023-05-29 08:22:36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關乎人的生命健康,關係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青山碧水、鳥語花香,人們都希望在優美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文章表示,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不斷增進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關乎人的生命健康,關係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當前,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希望有更清新空氣、更清澈水質、更清潔環境。唯有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的生活品質才能不斷提高。不僅如此,生態環境還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文章指出,政之所要,在乎民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這一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環境問題,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中國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地表水質量持續向好,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穩居世界第一,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得到解決,人民生態福祉顯著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建設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加快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們在高質量發展中過上高品質生活。

  文章強調,環境問題具有復合型、綜合性、區域性的特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當前,要在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黑臭水體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危險廢物處置、新污染物治理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原有的功能和結構,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自我維持力。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讓城市融入自然,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著力推進鄉村振興,重點解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緊迫問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聚焦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治理,制定更切合實際、可持續、可操作的舉措,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保護生態環境是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動員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鼓勵綠色消費、綠色居住、綠色出行等,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堅定信念、久久為功,持續增進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過上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