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http://www.CRNTT.com   2023-06-19 08:34:31


   
  經濟長期向好是穩外資壓艙石
  
  文章稱,吸引和利用外資“增量提質”良好局面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源於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超大規模的市場、穩定的社會大局、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等綜合優勢。
  
  經濟增長實力是外資穩存量的壓艙石。外商投資反映的是中長期投資意願,因此一國經濟發展前景對吸引外資有著重要影響。2020年、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2022年突破120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領先。在外需低迷、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總量持續擴大,基本面長期向好,築牢了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堅實基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領域,2022年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237億元,同比增長46.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8.3%。中國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完善,門類齊全,產能居全球首位,為留下優質存量外資提供了“蓄水池”。隨著製造業升級和創新能力增強,將湧現更多增長點,提升投資回報率,吸引外資繼續加大布局力度。
  
  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是外資擴增量的“千斤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超大市場容量為吸引外資提供了廣闊空間。一方面,傳統的汽車、家居、餐飲、旅遊、醫療健康、文化教育等領域在擴消費、引外資方面有著重要吸納作用和廣泛市場需求。以汽車為例,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2686.4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4%、2.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96.9%、93.4%。同期,汽車製造業引資大幅增長263.8%。龐大的內需市場、消費增速與外資提能級之間相互促進,形成良性互動。另一方面,隨著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領域市場新需求不斷湧現,直播電商和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為外資擴增量提供了基礎。2022年中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引資增幅分別為35%和26.4%。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信息服務、數字技術、文化創意、跨境電商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或服務業的高端環節均有較強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需求。
  
  高水平開放是外資提質量的加速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吸引和利用外資進入全面開放階段。外商投資環境更加優化,管理模式不斷創新,全面取消審批制和備案制,改為信息報告制。從開放領域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共經過7次修訂,特別管理措施從第一版的190條縮減至2021年版全國清單31條、自貿試驗區清單27條,製造業限制措施在自貿試驗區“清零”。《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等政策出台,對高質量外資的吸引和集聚作用越來越強。2022年,中國汽車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醫藥製造領域引資分別增長263.8%、56.8%和57.9%;高技術服務業占服務業引資比重為26.5%,比2012年提升16.3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占製造業引資比重為36.7%,比2012年提升17.6個百分點,外資提質量與高水平開放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同頻共振。同時,中國積極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項自貿協定。主動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有利於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釋放制度型開放紅利,吸引優質外資進入更多開放領域。
  
  吸引外資機遇與挑戰並存
  
  文章指出,中國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在地緣政治衝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下,吸引和利用外資機遇與挑戰並存。
  
  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全球跨境投資動能不足。聯合國《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將增長2.3%,仍在低位徘徊。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跨國投資面臨下行壓力。外需不足、通貨膨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加息、市場信心低迷、跨境投資疲軟、保護主義抬頭等不利因素交織,叠加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的外溢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跨境資本對華投資意願或受到負面影響。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國際引資“逐底競爭”激烈。受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價值鏈重構等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土化、短鏈化趨勢明顯,打亂了投資的節奏與布局。美國、日本等國家出台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印度、越南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也紛紛出台電子、醫療或紡織服裝等領域的投資優惠政策,涵蓋產業補貼、所得稅減免等多項內容。產業鏈供應鏈“脫鈎斷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意願和投資布局,國際引資“逐底競爭”增加了穩外資難度。
  
  部分體制機制障礙仍存,外資營商環境需進一步優化。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市場准入限制、監管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採購、公平公正執法等方面仍是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的關切重點。目前,已累計推動500多份文件“立改廢”,充分保障了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待遇。但在各部門信息共享、外商企業優惠待遇落實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推進外資利用高質量發展
  
  文章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利用外資的新趨勢,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進一步提升利用外資的水平,讓中國成為更富吸引力的投資熱土。
  
  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升級需求,穩規模、優結構。聚焦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領域,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和物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外商投資規模。順應國內消費提速需求,抓住擴大消費市場契機,提升新零售、快速消費品、醫療、教育等領域優質外資規模。提升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等平台載體外商投資和再投資規模。積極開展產業鏈融資,推進落實“一鏈一方案”和產業鏈“鏈長制”,招引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引領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外商投資“鏈主”企業。出台更大力度優惠政策,除實施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以及促進製造業引資、支持外資設立研發中心等專項政策外,對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也要進一步研究制定專項政策,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進入。
  
  切實打通雙循環難點堵點,穩預期、提信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外商投資法執行細則和規範落地。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強外商投資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建立健全各級跨部門投訴協調機制,提高外資企業投訴處理工作水平。注重引資引智並舉,出台吸引和留住海內外高端人才的相關激勵政策,營造便利化人才創新創業和居留環境。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提供一流服務保障,繼續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及重大外資項目專班機製作用,為外資企業從對接洽談、項目簽約、項目開工到竣工投產提供全過程服務。釋放穩定預期信號,構建長期合作的外商投資制度環境。營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環境,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政企對話,進一步提升外商對華投資信心。
  
  主動對接高水平經貿規則,擴准入、補短板。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的壓力測試和制度創新作用。創新完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著重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研究探索金融服務、數字經濟、政府採購等領域的規則制定,穩妥推進金融、數字經濟、其他現代服務業等前沿領域的對外開放。堅持“管得住”才能“放得開”,做好外資安全審查工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健全外資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及時關注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外資變化動態。積極拓展外資來源地,實現引資多元化和引資主體多樣化,降低引資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