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銀行熱銷增額終身壽險 背後風險提示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23-06-21 13:06:11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預定利率3.5%的產品即將停售,且買且珍惜”“搶占最後一批3.5%名額”“4.025%已經成為過去,3.5%即將告別”等類似營銷語在銀行銷售圈頻頻傳出。同時,多家銀行的客戶經理也紛紛催促客戶趕在所謂的“6月底停售期限”抓緊“上車”。

  記者從多家銀行瞭解到,近期已有多款預定利率為3.5%的人身保險產品被限額或下架。各險企已經在儲備預定利率3%的保險產品。

  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目前市面上熱推的預定利率為3.5%的人身保險產品中,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最受青睞。

  在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迎來一波銷售熱潮的同時,不少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理性購買,不要為了“上車”而“上車”。應根據自身理財目標合理配置,避免跟風,更要警惕銷售人員誇大宣傳。

  增額終身壽險

  成銀行主推產品

  今年3月份,監管部門就保險公司產品利率、投資收益、負債承保等問題進行研討、座談。4月下旬,又陸續召集相關保險公司開會,主要針對壽險公司調整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控制利差損。另有業內消息稱,定價利率超過3.5%的保險產品將在6月底集中下架。

  上述消息傳出後,銀行圈掀起了推銷增額終身壽險的熱潮。隨著近期存款利率不斷下行,以及理財、基金等產品收益波動較大,增額終身壽險補位成為銀行主推產品,並在銀行客戶經理朋友圈刷屏。

  “存款利率下降已經是大勢所趨。建議客戶把一部分資金拉長期限,購買保險產品。我們代銷的終身壽險近期很受歡迎。終身壽險的優勢在於固定和復利,長期來看收益很不錯。”海淀區某國有大行支行網點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需求端來看,隨著各家銀行相繼下調存款利率,居民資產逐步從存款產品轉移。同時,理財、基金等資產管理產品受多方因素影響,收益波動較大,在居民避險情緒較高的情況下,需求有所降低。綜合來看,保險產品尤其是儲蓄型保險產品,符合當前居民投資理財需求,兼顧收益性和穩健性,因而受到投資者青睞。從供給端來看,拓展代銷業務是未來銀行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代銷保險產品屬於銀行的表外業務,能夠有效拉動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增長,有助於銀行的輕資本運營轉型,故銀行有動力發力多元化代銷,提升競爭力水平。

  應理性購買

  避免盲目跟風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部分銀行客戶經理在推介終身壽險產品時,以“即將停售”為由頭大力攬客,但是對產品的風險提示不足。

  記者瞭解到,“增額終身壽險復利3.5%”是一些保險公司銷售宣傳中經常出現的話語。但這裡的3.5%並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保額增長率。在實際營銷過程中,部分銀行客戶經理在推薦產品時並未說清楚3.5%的真實含義,讓消費者誤以為3.5%是產品收益率。

  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增額終身壽險這類產品是用來鎖定長期利率的,若投資者前期退保將會損失很大,因此並非穩賺不賠。如果投資者能放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收益還是不錯的。

  某銀行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展示了一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模擬測算表。假設投保人為一名36歲的女性,每年投保2萬元,連續投資3年,該產品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的現金價值分別為13800元、34500元、58940元。可見,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幾年低於累計所交保費,消費者如果前期退保則損失較大。

  上述業內人士提醒投保人,增額終身壽險並非適合所有人,消費者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從流動性角度來說,短期有資金需求,不適合選擇增額終身壽險,增額終身壽險適合投資期限較長的穩健理財偏好者,並且在投保時也要重點關注現金價值表。

  杜陽表示,保險公司提供了差異化的增額終身壽險,消費者應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保險產品。比如,購買後要注意各種賠償的條款、保額、理賠具體流程等。消費者需要關注保險費用,在衡量自身經濟狀況和投保能力的基礎上,規劃好合理的投保計劃,避免過分投入保費影響正常生活開支。增額終身壽險通常都是長期保險,涉及保險期限的選擇和調整。消費者需要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保險期限和調整保險期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