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秦大地 巾幗出彩
http://www.CRNTT.com   2023-06-22 17:39:10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工人日報報導,逐夢科技創新、投身鄉村振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喜迎婦女十三大·巾幗奮進新征程”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三秦大地陝西,深入八百里秦川第一線,入農家、進車間、訪非遺、看發展,記錄下一個個追夢奮鬥、人生出彩的巾幗故事。

  “活起來”“傳下去”

  從“春花的院子”民宿望出去,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滿眼翠綠。入夏,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的民宿產業進入旺季。

  “春花的院子”遠近聞名,在這裡不僅能感受牛背梁風光,還能吃到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柞水十三花”宴席。“每家的女主人都能做出自己家獨特的味道。” 女主人李春花做的“柞水十三花”令眾多吃過的遊客回味。

  “柞水十三花”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傳統宴席,依據時令使用當地的新鮮食材,一共13道菜,包括四葷、四素、四幹果和一個拼盤。成為非遺傳承人後,李春花深挖 “柞水十三花”宴席,從最初的13道到現在的30多道菜,讓遊客不管什麼季節來,都能嘗到秦嶺人家的幸福感。

  李春花還是柞水縣巾幗創業先鋒聯誼會會長,所以“春花的院子”不僅是民宿,還開展各類農家樂餐飲、文明禮儀、創業就業培訓,積極推動“柞水十三花”品牌,帶動200餘名婦女群眾創業就業。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領域,三秦“她力量”還有很多。

  拉坯、刻花、上釉、燒窑……走進銅川市耀州窑唐宋陶業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忙碌有序。“我們近年來不斷豐富產品線,讓過去以展示、收藏為主的陶瓷產品向著日用品方向延伸,讓更多的耀州瓷進入尋常百姓家。”公司首席技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梁亞萍告訴記者。

  “青花粉彩譽宋元,十裡窑場不夜天”,這是千年前耀州窑的繁盛景象。為了讓耀州窑陶瓷燒制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活起來”“傳下去”,2021年7月,全國三八紅旗手梁亞萍工作站依托該公司成立,通過“大師+名師”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刻花工藝 90餘人、技術骨幹 35人。

  員工都是來自銅川當地的農民,按件計工資,平均月工資在3500元左右,最多的能拿到6000多元。“希望可以帶動更多的女性從農民變身工人、手藝人,甚至成為藝術家,讓她們的人生因陶瓷而豐富多彩。”梁亞萍說。

  “要發展大家就一起發展”

  “牛姐”陳景田在安康市嵐皋縣是個傳說,因為她能通過“聽”牛糞落地的聲音判斷牛的健康情況。來到她的牛場才知道,這只是“牛姐”的絕活之一。她把牛當孩子,摸一把牛耳朵,根據耳尖、耳根的溫度就知道牛健康與否。

  “牛姐”每天對著牛載歌載舞,還開了視頻賬號 ,成了直播平台上的養牛達人。她家的每頭牛都有自己的名字,說起它們“牛姐”如數家珍。說起返鄉創業史,陳景田卻是幾度哽咽。

  2016年,她獲得政府創業貸款60萬元,縣婦聯在裡面起了關鍵作用,從此她開始了良性循環,建設標準化圈舍1076平方米,年養殖肉牛150頭,流轉閑置土地50畝用於種植牧草,年產值可達380萬元。在她的帶動下,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及收購牧草、免費配種、養殖指導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戶致富增收。

  返鄉創業的路上,有“牛姐”,也有“茶姑娘”。

  “當我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經營茶葉時,父老鄉親包括我的父母都很不理解。”在漢中市西鄉縣峽口鎮,西鄉縣秦絲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江娟說,“因為我心裡清楚,父輩的茶葉種植模式和經營方式需要調整。”

  經過10多年的努力,江娟家的家庭小作坊升級為3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茶產品遠銷海內外。他們與周邊約2000餘戶茶葉種植農戶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收購鮮葉保障農戶收入。

  同時,江娟還帶領本地30名留守婦女成立“茶姑娘服務隊”,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領團隊幫助茶農修剪茶園,資助茶農更換優質茶樹品種,對小型個體農戶提供制茶技術指導,宣傳茶文化。“作為年輕人,我希望用創新的方法,讓更多人靠自己的能力多掙一點錢,要發展大家就一起發展。”江娟笑著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