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際有識之士為何不相信美國涉華人權謊言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16:20:00


 
  “中國為世界人權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阿拉伯國家聯盟代表團日前訪問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等地,走進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等地,實地參訪學生們的教室、圖書館、禮拜殿等各項設施場所,並與宗教人士、經學院院長、學生等進行交流。新疆現有清真寺約2.44萬座,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擁有一座清真寺。美國全國的清真寺數量還不及新疆的十分之一。

  對於當地能夠完整保存古老宗教場所並不斷發展現代化宗教學習設施,代表團團長、埃及常駐阿盟代表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歐爾菲表示十分讚賞。新疆的脫貧成就也令他贊嘆:“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讓這麼多人能夠脫離貧困,安居樂業。”

  對於中國真實的人權狀況,許多瞭解中國的國際人士作出了積極、公正的評價。

  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錢德蘭·奈爾在擁有多種族、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長大,20世紀90年代移居中國香港後已走訪大半個中國。今年開齋節前,他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關於不同國家穆斯林如何慶祝開齋節的視頻,開頭就是中國西安的場景。“當我把這個視頻分享給一些朋友,他們竟然問,‘這是中國?’”奈爾回復:“你們真該去中國親眼看看。”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西方媒體對新疆的負面報導“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識破這樣的謊言並不需要火箭科學家的頭腦”。

  約旦中國問題專家、作家薩米爾·艾哈邁德曾十餘次訪華。在他看來,中國對人權的保障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數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可以說,中國在尊重和保護人權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80多倍,7.7億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全面進入小康,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脫貧攻堅、危房改造、修路架橋、建設飲水工程……中國將人權保障落實到具體的民生實事上,扎實的發展成就令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哈桑·拉貝希欽佩。他說,中國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為世界人權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同樣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他說,中國的人權事業是從社會民生保障體系的基礎性、普惠性和兜底性著手,以保障促發展,以發展促人權,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逐級進階,進而邁向共同富裕的更高目標。

  中國在推動自身人權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推動全球人權事業進步。中國先後批准或加入了30餘項國際人權文書,其中包括6項聯合國核心人權條約,累計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發起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指出,有些大國總認為自己百分之百正確,不斷把自己定義的“自由”“民主”“人權”強加於他國,讓世界面臨分裂的危險。中國主張符合自身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方式,這才是正確做法。

  瑞士歷史學家、伯爾尼藝術學院名譽教授貝亞特·施耐德認為,對於人權的保障應該有不同的道路,“我覺得中國做得很好。所以,即使是西方人進行的民意調查,都表明中國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非常高,而西方國家恰恰相反,人們對政府的不滿意度正在逐漸攀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