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五床聯動"嘗試破解養老看病難
http://www.CRNTT.com   2023-06-27 18:22:37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解放日報報導,靜安區和養老年福利院院長趙斌曾為一件事情困擾——入住老人的吃藥與看病。和養老年福利院入住老人有160多位,平均年齡83歲,每位老人平均患慢性疾病3種以上,吃藥、入院看病是常事。過去,老人的日常用藥都由家屬在醫院為老人掛號購藥後定期送到養老院,一旦老人需要入院治療,養老院要通知家屬及時來院自行送醫。“有時家屬因有事沒及時送藥,或碰到老人生病時第一時間聯繫不到家屬,我們真是著急。”趙斌說。老人家屬更是焦慮:“最怕接到養老院的電話。”

  上海絕大多數養老機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能滿足老人生活照料,卻因醫療力量不足,無法滿足老人的醫療需求。靜安區正嘗試破解這一難題。記者昨天從靜安區民政局獲悉,靜安區首創“五床聯動”居家和社區照護服務模式,即在家庭養老床位、養老機構床位、家庭病床、醫療病床(區內一級、二級醫院的治療病床)和安寧療護病床(臨終關懷病床)“五床”之間建立服務轉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讓老人在居家和社區養老中真正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建立綠色通道

  96歲的蘇爺爺是靜安區和養老年福利院的一位住養老人。一天,他突然出現精神萎靡、不肯吃飯喝水等症狀,福利院立即通知了社區醫院的簽約醫生。醫生上門後,對老人進行了診治,打算進行導尿診療。但由於老人患有其他疾病,致使導尿失敗,社區醫生立即更改方案,第一時間通過綠色通道將老人轉診至上級醫院進行救治。老人很快轉危為安。在老人病情穩定後,又轉至社區醫院的老年護理病床繼續治療,直至康復再轉回福利院。“‘五床聯動’模式非常好。整個過程中,根據病情,老人應該去哪裡救治與護理,都被合理地安排好。我們家屬省心又放心。”蘇爺爺的家人說。

  調查顯示,老人居家和在社區養老,老人與家屬覺得最麻煩的事就是看病。靜安區民政局副局長沈連心說,“五床聯動”模式,就是要解決老人面臨的看病難題,真正打通居家、社區養老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通道。“當老年人住養環境發生變化時,養老機構開設綠色通道,優先安排家庭養老床位或養老機構床位。當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時,養老機構及時與‘五床聯動’協議成員單位,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對接,完成健康檔案流轉,開通相應綠色通道,建立家庭病床或轉至醫療病床。當老年人健康狀況好轉時,可通過綠色通道轉回至家庭養老床位或養老機構床位。當老年人臨終時,優先入住安寧療護病床,提供臨終慰藉服務。整個過程,可實現老年人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