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智庫分析”欄目刊發了《台灣經濟發展正陷全面失能衰退態勢》《台灣地區溫和派的認同轉變與民進黨的 “台獨”框構》兩篇文章。
獨立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林建山博士在《台灣經濟發展正陷全面失能衰退態勢》一文中指出,歷經 75 年的台灣經濟發展,前40年是啟航加速躍進趕超的經濟奇蹟緣起,最近35年則以鎖島窒悶自絕而致經濟動能大失的快速緣滅過程;預計2023年及其後至少三至五年時期,台灣經濟必將全面失能於假滯脹真衰退的新格局困頓,除非能爆出更甚於前40年階段的情境,再精煉一次制度性結構式大變革大翻轉,否則台灣經濟發展必將自此一路無能為力地糾葛失速下去。其中,有一個綠政府官方不願意面對的大陸因素轉向效應:2022年經濟表現傑出的背後真實是,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1,700億美元,而對其他國家地區則大逆差,致使2022年總合貿易順差僅有650 億美元,可見悉拜中國大陸“讓利”之所賜;然則,為了回應民進黨的“仇中反中抗中”操弄,進入 2023年大陸正式取消“讓利台獨”,以致立現如此畢露窘態。他指出,對於影響未來前瞻性經濟成長發展動能高低強弱至關重要“實質投資”,台灣經濟發展態勢持續淪落於中等所得陷阱惡水坑里的歲月還很長。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李捷在《台灣地區溫和派的認同轉變與民進黨的“台獨”框構》一文中指出,分裂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國家認同危機的產物。其中,分裂地區溫和派的認同轉變,關係到分裂與反分裂的整體態勢。在理論上,認同轉變包括認同邊界、認同規則和類別關係的改變等內容。在分裂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認同轉變主要體現為在統獨立場上轉向“支持獨立”;雙重認同者放棄國家認同並轉而支持分裂認同。自 2018 年來,台灣地區溫和派的認同轉變趨勢尤為明顯。在此過程中,民進黨當局的“台獨”框架建構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通過安全框架、民主框架和繁榮框架等框構實踐,民進黨當局全面建構了“反中”、“反共”、“反統”的政治生態,以敵意和歧視推動了台灣社會的認同轉變。對此,我們要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同時打好“鬥爭牌”與“團結牌”。一方面,需要全面揭批民進黨當局“台獨”框架建構的本質與野心,進行針對性的宣傳與敘事的框架對衝;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對台工作傳統上的藍綠陣營之分,做到以我為主,從統獨立場出發來做好溫和派的統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