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3-07-02 08:45:07


老齡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這既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挑戰,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人口發展是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中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並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現實條件,在此基礎上謀劃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張冀、中國銀行莊鵬衝文章表示,老齡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這既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挑戰,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就是適應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舉措。發展好銀發經濟,不僅能更好滿足老齡群體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於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而且有利於更好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內需、促消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
  
  文章分析,銀發經濟是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全部經濟活動的總和。從消費品零售角度看,以食品、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支出為主的基本生活支出和以醫療服務、衛生保健等為主的健康消費是老齡群體消費的重點領域。從生活性服務業角度看,銀發經濟主要涉及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同時,陪護等眾多養老服務細分產業和市場也在日益成熟。從金融業角度看,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正在幫助老齡群體提升自身應對風險衝擊的能力。
  
  伴隨人口老齡化進程,銀發經濟規模在進一步擴大,銀發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容。2020年,中國銀發經濟總規模約5.4萬億元,占全球銀發市場比重5.56%。未來,隨著消費場景不斷豐富、服務及產品供給持續增加、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不過,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需要加以解決。一是相關政策的協同性不足,需進一步做好政策配套,推動落地落實。由於銀發經濟涉及產業眾多,加之老齡群體在消費、養老、醫療等方面的特點都比較突出,因而特別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政策協同和落地配套。二是相關市場尚需進一步規範。以養老產業為例,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未來與養老有關的行業和領域將迎來不小的發展空間。但由於養老產業鏈條長,其細分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競爭主體數量多、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也缺乏有效引導和規範,存在無序競爭。三是產業轉型升級面臨壓力。養老產業是新興產業,以往這方面的傳統服務已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個性化需求,相關養老設施亟需更新換代,一些服務理念也需加快轉變。具體來看,現有社區養老設施不足、專業性不強、便利程度不夠,服務人員素養有待提升;養老服務市場在服務標準化、設施齊全化、生活便利化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養老產業的低盈利性、長期性和高門檻難以吸引資金支持;等等。
  
  文章指出,面對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上有所作為,以系統觀念統籌謀劃人口問題,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制度保障。在銀發產業發展方面,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要推進老齡群體消費市場、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強化政策協同,重點在養老、醫療以及金融服務領域加強政策銜接;加快配套政策的完善與優化,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二是引導銀發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將數字化、智能化與老齡群體自身特點相結合,在產品和服務設計上更加精準,滿足老齡群體的實際需求;加快相關法制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對產品和服務的監管,嚴厲打擊欺老、騙老、假冒偽劣商品製造與銷售行為,更好維護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是創新銀發產業發展模式。銀發產業涉及消費、養老、金融、醫療、文化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條長。需進一步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打造社區、鄉村服務圈,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為老齡群體提供質量更優、獲得更便捷的商品和服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