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用“照妖鏡”讓野雞大學現形
http://www.CRNTT.com   2023-07-07 11:21:22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網評:用“照妖鏡”讓野雞大學現形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劉碩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即將開始。近日,教育部發布提醒稱,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針對招生錄取等環節實施詐騙,嚴重擾亂考試招生秩序。(7月5日《法治日報》)

  在電影《錄取通知》中,即將高中畢業的主人公在被多所大學拒絕後,迫於社會與家庭的壓力,自創了一所冒牌大學,吸引了眾多同樣面臨失學的學生就讀。儘管在影片結尾,這所假大學最終獲得了辦學許可,但現實畢竟不是藝術創作,真實的 “野雞大學”,往往會讓學生“人財兩空”。學校招生的“真假之辨”,往往是每年高校錄取季的“經典劇目”。前不久,相關平台公布了國內392所虛假大學名單,再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細數這些榜上有名的學校,大多涉嫌虛假宣傳,甚至是不具備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非法辦學。在有關部門頻頻打假之下,為何仍有家長和學生踩坑?一來,是這些學校做戲做全套,演得太逼真。比如,有名校用“南方”命名,虛假學校就用“北方”替換;有名校以“北京”開頭,冒牌貨就用“中國”來玩文字遊戲。再如,一些學校根據高校官網界面,煞有其事地搭建招生門戶網站。稍不留神,學生和家長就容易掉坑。

  二來,是家長和學生在“名校情結”的驅使下,對“低分入學”心存僥幸。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儘管高考成績不算理想,但他們也有走入名校的“夢想”。一些“野雞大學”正是精準聚焦了這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名校需求,拿“碰瓷”起的假名字向學生遞出“低分上名校”的橄欖枝。在撿漏心理下,學生和家長也就顧不上“餡餅”背後可能存在的陷阱。

  近幾年,經過多方努力,“野雞大學”的生存空間正逐漸被擠壓,但仍有學生和家長不時踩坑。各方還當進一步發揮合力,扎緊圍剿“野雞大學”的獵網。作為信息傳播和數據甄別的重要工具,在整治“野雞大學”的過程中,互聯網平台當充分發揮打假“照妖鏡”的作用。譬如,通過數據分析手段,增強站內門戶網站內容甄別能力,對虛假大學頁面做出研判。再如,關聯檢索關鍵詞,及時對“野雞大學”做出“打假”提醒,為學生和家長減少信息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