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又一年畢業季來臨,隨著畢業生即將離開校園奔赴各地,開啟人生的下一個篇章,今年城市間的“搶人大戰”也進入收官階段。
近年來,我國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而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前後已達到峰值。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與2021年相比,16-59歲的勞動力年齡人口減少666萬人。“人”將成為未來最寶貴的資源,城市間“搶人”從增量競爭進入到存量競爭,競爭程度也愈發激烈。
在此背景下,從2017年開始,全國多座城市推出了人才引進政策,參與到“搶人大戰”中,其中,西安、武漢、成都、杭州等“二線明星城市”是主角,隨後部分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也進入“戰場”。這些城市主要通過提供落戶優惠政策,給予年輕人就業、住房補貼等舉措,吸引高校畢業生及其他青年人才前往。
從區域分布看,這些二線城市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位於東南沿海地區,如南京、杭州、佛山、東莞等,這類城市具有區位優勢,同時生活置業成本又低於一線城市;第二類是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或區域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等,這類城市的區位優勢可能不如第一類,但能匯集周邊地區乃至全省的資源優勢,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
梳理過去幾年的“搶人大戰”,會發現以下特徵。第一,總體上落戶門檻在不斷降低,對學歷、年齡、社保的要求在放寬。例如,杭州明確35周歲以下已就業大專生可落戶,4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可“先落戶後就業”。南昌、福州等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投靠“零門檻”。
第二,隨著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城市“搶人”的範圍在進一步擴張。比如,不僅是高學歷人才,對於擁有專業資格的技術型人才,南京、成都等不少城市都發布了相應的引才政策。可以預見,在勞動力資源更加稀缺的未來,“人才”的標準將會更加多元。
另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持續發展,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而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就業競爭較為激烈。
這兩年在網絡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求職經歷,他們對收到的Offer進行比較、討論,並聽取大家的建議。從評論區的互動來看,一線城市、“大廠”不再受到一致的追捧,大家更傾向於結合自身條件,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崗位和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