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古鎮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5:04:56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網評:古鎮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高維

  傳統古鎮遭遇“審古疲勞”,怎麼破?據報導,位於上海閔行區的召稼樓古鎮目前正在全面改造升級,預計5年後重新開放,有當地幹部日前就傳統古鎮更新展開調研,並將具有共性的難點總結為四個“不”:不古、不便、不特、不富。

  “有趣的遊客不遠萬里,當地的古鎮千篇一律。”這樣的尷尬著實敗興。今年5月初,“古鎮‘查重率’高達99%”的話題就引發不少吐槽。儘管這存在誇大之詞,背後的問題卻值得深思:太多的古鎮“美則美矣,然缺內涵”,有網友如此形容自己的失落之感:“事後就像看了一場爆米花電影。”

  旅遊開發雖然沒有標準路徑,但打歷史文化牌顯然有門檻——不是所有看起來古色古香的街區,都能綴以“古鎮”二字的。遊客選擇到古鎮去,並非就為了一睹小橋流水、青磚白瓦之美,更多是為了尋古探幽,在時空的“穿越”中,暫時從現代生活的喧囂抽離出來,讓心靈得以休憩和舒緩。

  不少人會把古鎮的同質化,歸咎於商業化。事實上,從豐富消費體驗、打開知名度、發揮溢出效應等角度來看,適當商業化是必要的。問題在於,一些古鎮急功近利,坐擁豐厚的“家底”,卻一味熱衷於“賺快錢”,其歷史風貌的原真性、生活方式的完整性,也就隨之變成了犧牲品。更不必說,部分“古鎮”壓根就是“無中生古”,目之所及,皆是“熟悉的風景”,以為是“修舊如舊”,結果是“復制粘貼”。

  從更大的維度看,“千鎮一面”可以說是“千城一面”的延續。正如工業化、標準化的城市化損害了地域的多樣性,總想著“一招鮮吃遍天”,其實是一種短視和偷懶——上海某幹部總結的“四不”,邏輯上是緊密關聯的:“古”與“特”,“便”與“富”,背後都考驗著經營者的創新思維和服務意識,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留其體而優其用,存其神而新其形。”保護與開發並非對立。歷史不語,但一座古鎮應該見人見物見生活,具備“可溝通性”。正如有專家指出,“古鎮保護中人是最關鍵的,有人在,古鎮就在。”另外,每一片水土都有屬於它的故事,充分挖掘這些“沉睡”的在地文化,轉化為遊客的切身體驗,相信其中定有不少文章可做。

  類似話題頻頻被熱議,也從側面說明:“古鎮游”雖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人們對“慢生活”和“深體驗”的向往從未消減。就此而言,召稼樓古鎮通過有機更新向古而新,激發歷史風華和文化血脈,是值得期待的破題之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