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有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08:36:35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今年以來,金融運行總體平穩、流動性合理充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穩中有降。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各項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1.3%、9.0%和11.3%;同時,上半年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6%,比上年同期低25個基點。總體看,實體經濟融資實現了“量增、面擴、價降”,對經濟的支持持續加強。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吉富星文章稱,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經濟運行保持恢復態勢,部分微觀主體存在生產經營困難,仍需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持續在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方面下功夫。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可得性及綜合融資成本依然有優化空間。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有助於減輕企業負擔、提升其投資意願。
  
  例如,2023年5月份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7%,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但仍高於平均利率水平。這部分企業規模小,或缺乏完善財務記錄,或缺乏優質抵押品,總體抗風險能力弱、不確定性大。金融機構出於規模經濟、避險偏好考慮,通常會要求更高資金價格補償風險。同時,信貸、助貸、增信等環節存在不規範或過高的中介費、隱性門檻等,加大了企業成本。如擔保費、評估費、咨詢費,強制企業存款、購買資產管理產品等。
  
  文章指出,仍需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引導、模式創新和風險分擔,繼續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協同,多措並舉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
  
  持續釋放利率改革和傳導效應,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應進一步促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運用,繼續發揮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的引導作用,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進而帶動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利率下降。必要時,還可再創設新的政策工具,為民營或中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科技創新、碳減排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精準金融支持。此外,鼓勵和支持銀行加強與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機構合作,多渠道降低各企業的融資成本。
  
  加強信貸政策指引和激勵約束,通過金融機構減費讓利、創新融資方式、完善績效考核等手段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支持金融機構減費讓利,嚴肅治理信貸、助貸、增信等環節的亂收費、貸存掛鈎和強制捆綁搭售等行為。創新融資方式、縮短融資鏈條,鼓勵採取知識產權、應收賬款、存貨與倉單質押等方式抵質押融資或信用融資,清理不必要的“過橋”環節。此外,推動金融機構落實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不良貸款容忍度、盡職免責、績效考核等要求,加大對首貸、信用貸、續貸、中長期貸款等的支持力度。
  
  加強金融、財政、產業等政策協同聯動,並鼓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多主體、多渠道協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一方面,加強金融與財政、產業配合,充分發揮各級財政資金引導放大、風險分擔作用。另一方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債券、信貸、股權等多渠道的融資功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