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後勤變前勤”理念,以群眾性戰傷救治技術練兵為牽引,將偽裝、奔襲、轉移等課目列入訓練計劃,狠抓衛勤力量戰技術融合訓練和戰勤編組演練,火線救援尖兵淬煉成型。
在合力推動下,該支隊訓練面貌煥然一新,一幕幕貼近實戰的訓練場景不斷湧現。“訓練實打實,戰場才敢硬碰硬。”該部領導介紹,去年以來,十餘名官兵在上級工程機械、“巔峰”特戰比武等平台摘金奪銀,湧現出全軍優秀警士向斌、總隊偵察指揮尖兵王燕強等練兵典型,訓練水平穩步提升。
提升履行使命能力
迫擊炮、單兵火箭筒果斷擊發、急襲突防,無人機升空巡飛、抵近偵察,步裝分隊小群多路、快速穿插……戰鬥結束後,導演部運用仿真交戰系統評估毀傷效能,講評演習質量。
在該支隊組建之初,官兵剛移防到位,一場貼近實戰的山地進攻演練就讓官兵感到濃濃的硝煙味。但隨著時間推移,日常戰備訓練中存在的“假把式”“花架子”問題,以及訓練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走出‘舒適區’,必須向和平積弊開刀!”該支隊貫徹邊備戰、邊建設理念,制定《加強實戰化訓練15條措施》《前沿指揮所自主抓建85條措施》,建強專業大隊統訓抓訓職能,鞏固“普訓+集訓”“按綱+比武”“在營+野戰”練兵模式,常態組織編攜配裝規範檢查、指揮業務強化訓練和臨機導調戰術考核,具有機動部隊特色的訓練體系落地發力。
翻閱該支隊規範性文件,處處直戳和平年代的練兵積習:不得以黃昏拂曉代替夜訓,不得以愛護裝備為由降低訓練強度,裝備保養不能只圖外表光鮮。大隊長林鴻濱對此深有感觸。支隊組建後,他帶領合成大隊挺進東南腹地,展開機動距離不少於400公里、長達1個月的野外駐訓。駐訓期間,機關不派指導組,僅回撤前考核驗收,大隊自主制訂教育訓練計劃,自主展開後勤伴隨保障,官兵圍繞“三實”課目展開強化訓練,有效提升了實戰技能。
部隊打勝仗,關鍵看排頭。“任務區高樓林立,道路縱橫,可採取多點部署、縱深配置戰法,達到立體阻擊目的。”不久前,各級主官齊聚一堂,結合任務實際展開依圖講案專攻精練,大隊長曾斌輝條分縷析、穩定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