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誦讀中感悟詩詞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30 10:57:26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一門父子三詞客”,三蘇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蘇軾作為北宋文壇巨匠,在詩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中小學教材中有不少蘇軾經典詩詞,深受廣大師生喜愛。系列節目《課本中的蘇軾》對接廣大師生學習誦讀需要,根據朗誦中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實地實景詳細講解中小學教材中12篇蘇軾詩詞及其朗誦技巧,以專家示範、現場問答、學生朗讀等形式,幫助觀眾從蘇軾詩詞的音韵美、節奏美、意境美中,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為還原教學中的實際場景,創作團隊深入教學一線,在北京、四川等地校園內的教室、操場、圖書館等實景錄制。節目強調師生之間的即時互動,展現現場教學全過程。後幾期節目大都在“無稿”情況下拍攝,做到了即興表達和真實互動。創作團隊在錄制前,大量調研了中小學師生在詩詞誦讀中遇到的難題和感興趣的話題,為節目錄制提供了充分參考。錄制過程中,詩詞理解、語言表達和語音規範等各個角度的問題,均由學生在現場提出。“重音是不是都得突出”“一些古詩描寫的都是柔美的景色,是否都要用柔美的聲音誦讀”……對這些問題,老師和誦讀專家的回答既具有針對性、知識點滿滿,又自然真切、易於理解,引發觀眾共鳴。

  “看是一檔節目,學是一堂課程。”每期節目都是一個誦讀教學的完整系統。在啟發式教學的活躍氛圍裡,學生們不僅提高了誦讀水平,還主動思考,悟出了詩詞中的哲理,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朗誦《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節目嘉賓啟發學生主動結合生活實際來具體感受。一位同學說:“觀察立體幾何圖形時,如果只從一個角度、一個面或一條邊來看,不能看出立體形態,衹有跳出來,從多個視角來觀察,才能認識到它的全貌。”將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代入詩詞朗誦中,學生立刻就找到了“變換視角認識事物”的具體感受。有了這種切身感受,學生在誦讀時就能基於綜合理解,表達出詩詞蘊含的情感。

  節目不僅重視誦讀能力的培養,還注重發揮詩詞誦讀的美育功能。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凝聚著中國人的豐富情感,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感召力,是美育的重要載體。節目選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惠崇春江晚景》等十多篇作品,都是蘇軾詩文中的經典篇目,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和美育價值。對這些作品細致入微的講解,連綴起蘇軾波瀾起伏的人生經歷,展現出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蘇氏家風,幫助學生感受蘇軾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從而見賢思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課本中的蘇軾》沒有止步於電視播出,創作團隊甄選了豐富的錄制花絮、幕後故事等視頻資料,與多個專業單位進行合作開發,探索“大屏+小屏”多渠道傳播。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不衹有詩詞,也不衹有蘇軾。期待更多創作者投入這座內容寶庫,用心用情創作精彩的視聽作品,滋養青少年健康成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