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化政策含金量為發展生產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8-07 09:21:47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依法依規為其解難題、辦實事”……連日來,中央對民營經濟的一系列表述,引發市場持續熱議。再結合近期多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重磅文件的出台,輿論普遍認為,此舉將有效改善民企預期,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大展拳腳的發展舞台。
  
  民營經濟之所以受到力挺,與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分不開。40多年來,民企作為創業就業的主要載體、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穩增長、促創新、增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民營經濟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將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過去三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民營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面臨著巨大經營壓力,挑戰也前所未有。這從民間投資增速波動上可見一斑。民間投資統計指標自2012年設立以來,總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在製造業民間投資等關鍵指標上呈現較強活力。但去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長出現阻滯,2022年全年僅增長0.9%。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更是出現了罕見的增速和投資占比雙下降。
  
  當前,在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內生動力尚不強、需求不足與經濟轉型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下,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預期偏弱的跡象,再加上近年來時不時傳出“民營經濟離場論”等雜音,讓很多民營企業家在困惑、不安和迷茫之餘,發展信心受挫。如不能及時扭轉民營經濟這一態勢,勢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帶來不利影響。
  
  在此背景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鼓點漸密,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政策舉措接踵而至。繼今年4月份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後,多個部門陸續出台了促進民間投資、民營經濟等專門文件,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企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引導民營企業家在高質量發展中找准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營造了良好環境。針對近期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情況,此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不僅規格高、含金量足、涉及面廣,還更加突出了政策執行的剛性,強調堅持問題導向並構建形成可驗證的落實閉環,努力推動解決民營企業的實際問題,真正為民營經濟發展鼓勁撐腰。
  
  比如,針對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拖欠賬款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發布的《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明確提出由工信部牽頭推動解決,發改、財政、審計、市場監管等部門參與其中。不僅如此,通知還特別提出,由審計部門接受民營企業反映的欠款線索,加強審計監督,讓民營企業清清楚楚地知道被拖欠賬款可以向什麼部門反映。
  
  再如,過去籠統鼓勵民營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按規定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表述,在近期文件中都有所細化實化,明確提出民營經濟可牽頭承擔科技攻關的六大具體領域,即工業軟件、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政策範圍更加明確,操作性大大增強。
  
  此外,政策舉措在落地執行過程中也更加重視民企的反饋。剛剛過去的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召開近10場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家真實想法,及時回應企業關切,把廣大民營企業的熱切期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策效果。開門聽意見,問計民所需,體現了滿滿的誠意,也讓廣大民營企業能盡快卸下包袱、提振發展信心。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讓中央的好政策發揮出最佳效果,必須“握指成拳”動真格,讓政策落地見實效,切實把政策的“含金量”變成發展的“生產力”,讓民營企業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