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連續兩年位居全球首位
http://www.CRNTT.com   2023-08-10 15:24:19


 
  目前,全球70%的潛在海風資源位於水深大於60米的深水海域。由近海走向深遠海,是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然趨勢。

  今年5月,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並入文昌油田群電網,開啟為海上油氣田輸送綠電的新里程。作為我國第一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的建成投用,使我國海上風電的自主開發能力從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級以上。

  中國海油研究總院院長米立軍介紹,在近淺海,風機是通過鋼管或者導管架,深深插入海底,固定風機;在深遠海,這種結構的基礎變得過於龐大,性價比將大打折扣。“浮式平台可以打破作業水深和海底固定安裝條件的限制,有效拓展深遠海風能資源開發。”米立軍說。

  但目前來看,我國深遠海浮式風電的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漂浮式風電的系泊纜、電纜等高端產品的國內產業鏈還不完整,運維數據和經驗積累相對不足;從成本來說,漂浮式風電項目造價較高,平均度電成本相較傳統固定式海上風電高出3倍左右,仍處於商業化初期,亟須探索顛覆性新技術和高效開發模式,向規模化階段邁進。

  根據相關規劃,我國將推進漂浮式風電機組基礎、遠海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創新和示範應用,力爭“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我國首個漂浮式商業化海上風電項目。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等資源和建設條件好的區域,結合基地項目建設,推動一批百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示範工程開工建設,2025年前力爭建成一至兩個平價海上風電場工程。

  不少受訪對象談到,隨著海上風電開發提速以及走向深遠海,相應的審批流程、用海政策等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並完善海洋、氣象、海事、環保等部門的統籌協調機制,進行整體規劃,促進具備條件的項目盡早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行業仍需保持合理的開發節奏。秦海岩認為,海上風電技術正處在快速迭代中,如果使用現有技術大幹快上,不僅成本高、風險大,也無法讓風能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造成浪費。因此,“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的主基調依然是穩妥,不應盲目追求規模。

  海上風電行業要走得更遠、更穩,跨產業融合發展是探索方向。在文昌油田群,通過打造海上風電與海洋油氣融合發展新模式,將油田群的4個燃料電站與“海油觀瀾號”風電平台融合成一個整體,實現海洋油氣綠色低碳開發。“未來,可以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與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觀光旅遊等相結合,實現‘海上糧倉+藍色能源’立體開發,助力解決單一海洋資源開發瓶頸問題。”秦海岩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