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成果轉化為零,背後是“刷論文”式科研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8:33:09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一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31億元,實施科研項目862個,實現成果轉化0個;另一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79億元,實施科研項目702個,僅有5個項目成果實現市場轉化,占比0.71%……日前,廣西審計廳對9所區管高校2020-2022年度財政補助高校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審計結果公布。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再次引發公眾熱議。

  我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轉化率固然不是評價科研成果的唯一指標,而且科研成果轉化也需要時間,但是上億科研經費、800多個科研項目,換來0成果轉化,這樣的結果仍然讓人震驚。尤其是在強化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撐,社會對科研成果的需求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更是令人唏噓不已。如此結果,帶來的不僅是資金的浪費,也是科技的浪費,更辜負了社會的濃濃期待。

  究其原因,“重立項、輕研究”、立項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存在。該審計報告還指出,2所高校22個科研項目脫離實際需求編制科研項目經費預算,預算與實際支出偏差最高達到69.24%,造成914.02萬元資金閑置。3所高校實施科研項目2075個,其中預算經費10萬元以下的論文型科研小課題項目811個,占比39.08%。前者所反映的是一些科研人員在課題立項、經費到手後,不對項目進行認真研究的問題;而大量的論文型科研小課題的存在,背後則是“唯論文”“唯項目”的指揮棒在發揮作用,反映出一些高校存在“刷論文、刷項目”問題。高校以獲得課題和經費的多少、發表論文的數量作為考核科研人員的重要指標,科研人員也就將論文發表作為科研目的以及最重要的科研成果。科研是否匹配社會需求、是否能夠實現市場轉化,反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科研的真正價值被忽略了。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但是橫向比較的話,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體現在一流科技成果供給不足,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中國人民大學沈健教授《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與美國差距有多大,問題在哪裡?》一文中,推算出中美兩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數值分別為6%和50%;以“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指標衡量則差距進一步拉大,兩國的數值分別為6%和100%。這種差距的存在,深刻地警醒著我們。

  如何破題,避免科研項目淪為閉門造車、自娛自樂?一方面是要深化科研評價制度改革,繼續扭轉“唯論文、唯項目”的傾向,尤其是對應用研究,要把關注點放在市場應用前景與成果轉化上來。要加強科研資金的監管,健全科研經費使用的評估和考核機制,提高項目資金的利用效率。要通過提高科研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避免資金和科學技術的浪費,讓科技成果能夠真正服務於市場。

  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也與科研體制不暢通、市場機制不完善、支持體系不健全有密切關係。從高校從事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管理的人員數量就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的差距,相關研究顯示,中國高校擁有的專利數量約是美國高校的30倍,但高校從事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管理的人員數量僅為美國高校的1/10。缺乏專業化科研成果轉化中介機構和專業人員,無疑也是制約科研成果轉化的障礙。提升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服務能力,暢通科研成果邁出實驗室的“最初一公里”和走進生產線的“最後一公里”,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專業的支撐,必須加以重視。

  再者,科技成果產權制度不夠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手續繁雜、容易引發“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問題,也讓一些高校以及科研人員心存顧慮,擔心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甚至被追責。因此,健全科研成果轉化體系,擴大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權,解除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讓科研人員敢轉、願轉,同樣重要。

  來源:光明網  作者:李一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